山东省潍坊市20xx_20xx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监测期中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数 据 可知 a值 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1L 2mol/L 的某溶液稀释为 aL , 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1L2mol/L=aL,解得 a=4,答案为: 4 考点: 考查溶液 稀释定律。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水,再在玻璃棒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C.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D.实验室中常将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 研磨过程产生热量,金属钠易燃,易发生爆炸 ;A错误; B.浓硫酸 应在烧杯中溶剂稀释冷却; B错误; C.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 ,只能倒掉重新配制, 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溶质有损失; C 错误; D. 金属钠性质活泼,与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 实验室中常将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D正确; 考点: 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 叙 述错误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向新制氯水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最终 溶液呈红色 【答案】 D 【解析 】 试题分析: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 A正确;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 白色火焰 , B正确;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 C正确; D.石蕊试液 遇到酸变为红色,氯水中除含有盐酸外,还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因此,红色溶液很快褪去; D错误; 考点: 考查基本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15. 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 M离子可能是 A. Mg2+ B. Ba2+ C. Cl- D. Na+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电荷守恒规律: C( NO3- ) 1+ C( SO42- ) 2 1= C( H+ ) 1+ C( M )n; 代入数值: n=+2;由于 Ba2+ 与 SO42- 不能大量共存,答案 A正确; 考点: 考查电荷守恒规律。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 AgNO3溶液与 NaNO3溶液 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检验新制氯水中含有 HClO分子 向新制氯水加入少量 CaCO3 C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A. AgNO3与 稀盐酸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NaNO3溶液 与 稀盐酸 无现象;能够 达到实验目的 ; A正确; B氯水中含有 HClO与 CaCO3不反应,真正起反应的为盐酸,无法 达到实验目的 ; B错误;C。 浓硫酸具有 所含离子 NO3- SO42- H+ M 浓度 (molL - 1) 2 1 2 1 吸水性,可以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 C正确; D。 氧气气体验满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 木条能否复燃 ; D正确; 考点: 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58分 ) 17.( 14分) 实验室需要 molL - 1NaOH溶液 80 mL, 步骤如下: ( 1) 选择仪器: 有如图所示的仪器,配制溶液 一定 不需要的是 (填 序号 ); 除以上 仪器外 ,还需用到的玻。山东省潍坊市20xx_20xx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监测期中试题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