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秋季栽培最适宜内容摘要:

1、叫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原是一种深藏于密林中的珍贵食用菌。 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 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属上乘。 猴头菌作为一种大型真菌,素有山珍之称,它含有 16 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具有生长周期一般以 9生产为宜。 合理选材 科学配方栽培猴头菇的原料极为广泛,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豆秸、野草、酒糟等,适量加入麸皮、玉米粉等辅助原料,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后,猴头菇能良好生长。 若在这些培养料中加入少量的磷、钾、镁等矿物质,生长会更好。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取材优势,选择经济配方:木屑 78%、米糠或麦麸 20%、白糖 2、和石膏各 1%。 棉籽壳 90%、石膏和白糖各 1%。 玉米芯或豆秸粉 80%、麦麸 18%和白糖各 1%。 上述配方任选一种,充分混合,使含水量达 60%。 为 4意:选用的材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拌料要均匀;装料要迅速,尽量在最短时间内进入灭菌处理阶段。 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根据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体生长适温为 25左右,养菌时间为 30实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 16栽培一次,可收 3 茬,约需 2 个月。 出菇管理菌丝体长到一半以上时,就陆续出现子实体,此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 出菇期内,要着眼于创造适合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条件,协调好温、湿、光、气之间的关系。 开口:子实体培养时必须要有出菇的口 3、子。 瓶栽猴头菇,拔去棉塞或去掉牛皮纸在封口塑料薄膜中央开一直径 2 厘米的圆孔即可。 袋栽猴头菇,去掉颈圈内的棉塞或揭去接种穴上的胶布,袋上用塑料薄膜覆盖,每 2将薄膜掀动一次,促使菇蕾形成。 当菇蕾直径 2米时,揭去薄膜。 控温调湿:菇房温度应保持在 12间,以 18左右最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5%每天用喷雾器向室内喷水 3。 高温时,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顶部覆盖、通风换气,增加喷水等;低温时,要加强增温保温措施。 适量通风:猴头菇子实体生长要求有新鲜的空气,通风良好,子实体个大、质紧,色白,生长快,产量高,菌刺长短适中,商品性好。 否则,产量低,甚至会出现畸形。 因此,应注意菇房的通风换 4、气,每天定时打开通气口,高温时,多在早晚通风,每次 30 分钟左右;低温时,可在中午通风,经常保持菇房的空气新鲜。 光照:猴头菇子实体虽然能在黑暗条件下形成,但常会出现畸形菇。 而且强光也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一般以光照 200克斯为宜。 一般菇房有一定的散射光即可。 采 收猴头菇要在子实体完全成熟前采收。 标准是: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散发,菌刺 米长即可采收。 过晚采收,则肉质松、苦味重,不利加工,而且,影响下一批菇的形成。 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另一手将子实体轻轻拔下或用小刀割取。 时清理料面,轻轻搔一下菌,让菌丝体复壮。 在适宜条件下,过15就会陆续出现二潮菇。 一般可采收 2。 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大约需3 个月采收后保鲜不可超过 12 小时,少量可鲜销,量大可晒干,也可在 60下烘干,再用双层塑料袋密封贮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