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内容摘要:
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E. 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8. “ 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 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 4 分) 9.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 “ 奇 ” 表现在哪 些方面。 (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 给事中蕃孙也。 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 庶吉士 . . .。 弘治初,授户部主事。 以 从父 . . 临安为郎中,改刑部。 坐累,谪岳州通判。 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逾月,资遣还乡。 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 充嗣言: “ 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 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 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 ①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 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 乞严行禁绝。 ”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 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 “ 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 嗣任之。 ” 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 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 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贼果疑惧。 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 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 敕 . 嘉劳。 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 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 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 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 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 苏、松 白粮 . . 输内府。 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寻改南京兵部尚书。 七年致仕,卒。 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注】 ① 无虑:大约,总共。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帝用充嗣 /言减从故额 /又请常赋外 尽蠲岁办之浮额者 /内府征收 /监以科道官毋纵 /内臣苛索 /帝俱从之 / B. 帝用充嗣言 /减从故额 /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 /内府征收 /监以科道官 /毋纵内臣苛索 /帝俱从之 / C. 帝用充嗣言 /减从故额 /又请常赋 /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 /内府征收 /监以科道官 /毋纵内臣苛索 /帝俱从之 / D. 帝用充嗣 /言减从故额 /又请常赋 /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 /内府征收 /监以科道官毋纵 /内臣苛索 /帝俱从之 /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 诏书,有位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 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 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 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 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 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 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 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 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 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 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 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 志》加以纪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 1)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 2)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 15 小题,(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 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 ① 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 相传 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 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 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 “ 一点 ” 表明是远望, “ 青 ” 是指君山的颜色。 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 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 之情,也抒发了诗 人内心的忧愁。 E. 题目 “ 登岳阳楼望君山 ” 点明了事件, “ 望君山 ” 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 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 6分) (三)名句默写(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洒酒酬月,用“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第 II 卷(表达题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 振聋发聩 . . . . 的声音。 ②2020 年起浙江省开始在高中阶段尝试打破原有的 “ 教学班 ” ,实行 “ 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 的育人模式,当时人们对此种改革举措 莫衷一是 . . . .。 ③ 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 不稂不莠 . . . . ,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④ 浙江省一位酷爱画马的人骑着马走在公路上时被一辆三轮摩托车追尾,如此奇葩的事故连。安徽省郎溪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