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xx年中考化学一诊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故 A不正确;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会造成人体缺乏某些所需元素;故 B不正确; C、 当超出了水的自净能力仍会污染;故 C不正确; D、蒸馏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可以实现;故 D正确; 故选 D. 7.如图是某乳品厂生产的奶粉包装袋上部分文字说明,根据说明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净含量: 300g 营养表 油脂: 20~ 25% 钙: ≥400mg 蛋白质: 25% 铁: 5~10mg 锌: 3~ 5mg 磷: ≥500mg A.此奶粉是纯净物 B.此奶粉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C.此包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为 25g D.奶粉中的钙、铁、磷、锌指的是元素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分析】 从标签可以看出此奶粉中含油脂、蛋白质等多种物质故其应该是属混合物;在标签中钙锌磷铁等一些重要元素的含量也一般会明确标识,往往以质量表明其多少. 【解答】 解: A、此奶粉含有多种物质属混合物,故此答案错误 B、任何物质都含有化学成分,故此答案错误 C、此包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为: 300 25%=75g,故此答案错误 D、一般来说一些重要的金属元素都以质量形式反映出来,故 此答案正确 故选 D 8.下列关于 “ 物质﹣用途﹣性质 ”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干冰﹣制冷剂﹣生华吸热 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和永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氧气被用作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 A错误; B、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制冷剂.故 B正确;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用于食品防 腐,故 C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故 D正确. 故选 A 9.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处(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3种 C.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9: 1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3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 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 A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2种,故 B错误;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 ,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18: 6=3: 1,故 C错误;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3,故 D正确. 答案: D. 10.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合的是( ) 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D. ,生成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进行 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合,故选项正确.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 ,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1.某同学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中,利用如图装置做了 “ 空瓶生烟 ” 的化学小魔术.操作步骤如下: ( 1)将软塑料瓶中充满氨气,用胶塞塞紧. ( 2)用注射器取一定量的浓 盐酸. ( 3)把注射器针头穿过胶塞,缓缓向瓶中注入浓盐酸,观察到空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 NH4Cl.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NH4Cl为白色固体 ②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③ 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 根据反应的现象、反应的特点及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看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说明了 NH4Cl为白色固体;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由于瓶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的现象.所以 B正确. 故选 B. 12.下列从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考点】 蜡烛燃烧 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 根据蜡烛燃烧实验中的观察来分析其密度、硬度、物质的组成及燃烧的条件来解答. 【解答】 解: A、由石蜡浮于水面,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 A正确; B、能用小刀切割,则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故 B正确; C、因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则蜡烛被吹灭,则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 C正确; 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生成,只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确定是有含有氧元素,故 D错误; 故选 D. 13.以下 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 系的是( ) A B C D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甲醛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 A B. B C. C D.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 A、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置 中,瞬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的燃烧,被消耗的氧气的也随之增加,从而使瓶中压强降低,至氧气被消耗尽并且装置冷却后装置中的压强不再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的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不变; D、根据甲烷燃烧时分子的变化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置中,瞬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的燃烧,被消 耗的氧气的也随之增加,从而使瓶中压强降低,至氧气被消耗尽并且装置冷却后装置中的压强不再改变,分析题中的曲线可以知道与我们的分析不一致,故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故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的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从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错误. D、由甲烷燃烧的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可知,甲烷燃烧前后分子个数不会变化,分析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故选 B. 14.硅( 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 SiO2)生产高纯硅( Si )的流程图如下(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提示: Si+3HCl SiHCl3+H2↑ )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氯硅烷( SiHCl3)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在 H2和 SiHCl3反应的过程中若混入 O2,可能引起爆炸 C.以上生成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 HCl D. Si+3HCl SiHCl3+H2↑ 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三氯硅烷( SiHCl3)是由硅、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