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试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 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 ”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 ” 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 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 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 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 ”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 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 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 ”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 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 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 “那值多少钱。 ”顾林问。 “ 最少 400万。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20年第 16期)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 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 30 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 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 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 6 分) (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 6分) (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 7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4分 ) ,完成 (1)~ (4)题。 (24 分 ) 真的猛士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那是 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 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 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 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 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 1918年 4月号上,署名鲁迅。 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 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 激昂。 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 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 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 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 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 如果细 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 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 1927年,钱玄同年届 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 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 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 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 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 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 40人,最后一人就得 100分;若是 40人以上,便重新从 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 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 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 甚。 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 在 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 年 1 月 17 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 《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 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 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 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 40 岁时还和朋友。四川省成都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试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花生开花下针期灌溉学问
1、生开花下针期是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期,此时叶面积大,茎叶生长最快,同时大量花针下扎形成荚果。 加之这个阶段株体大,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叶片蒸腾量大,因而是花生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掌握时间,科学浇水,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关键。 一、掌握需水规律花生全生育朗需水的总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花针期处于花生生育中期,是需水最敏感的时期。 大粒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 每亩昼夜耗水量达 4
花生结合蔬菜高效栽培
1、、作物安排及种植规格。 作物安排:花生(盖膜春播)、番茄(在花生大行内间作,也可是甘蓝)、大白菜(花生收获后种植);种植规格:花生起垄种植,垄距85 厘米,每垄种 2 行。 小行距 30 厘米,大行距 55 厘米、墩距 16 厘米;番茄移栽于花生大行内,株距 30 厘米,大白菜 667 平方米 2083 株。 二、选择适宜的品种。 花生选用特早熟高产大花生“平度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