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品种专用化内容摘要:

1、国花生已连续三年种植规模和总产增长超过 7%,“九五”前四年种植总面积、单产和总产比“八五”期间分别增长 17%、18%和 37。 预计在“十五”期间,全国花生播种面积可望突破 8000 万亩。 “九五”期间,我国生产上应用的花生品种共约 30 多个。 我国过去的花生品种改良工作以增加总量为主要目标,注重高产品种的培育,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的改良,改良研究受所需条件、技术手段和资金投入的限制,使我国现有的品种与当前及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不相适应。 在花生品质的遗传改良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花生生产的品种专用化,多数品种为食、油兼用,没有育成含油量超过 57左右的油用 2、型,蛋白质含量 33%左右的食用型;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花生品种已实现油用、加工、出口专用化,所以总体效益高于我国。 由于迄今我国对花生品质的遗传基础尚未作系统研究,加上品质相关性状多数同时兼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控制,改良难度较大,我国也还没有发掘出优良的优质花生基因型(尤其是适合培育专用型品种的优质基因源),而且缺乏花生品种特性的分子辅助选择技术。 我国在花生品质改良方面科技储备的落后,已限制了花生产业化进程,是必须迎头赶上的重要方面。 随着夏播花生面积的扩大和花生向西部地区扩展,干旱对花生生产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同其它许多农作物一样,花生品种抗病、抗逆性的有效改良需要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