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合作化体现在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订单人才培养要求企业较早地介入职业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 如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专家与职业学校合作,参与对“准员工”的职业教育,及时传授反映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2)课程结构模块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 、一体化 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所谓课程模块化是将对实现职业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的各学科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整理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相关单元组合成同一模块,不同模块组合成不同目标的课程,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职业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培养目标的综合能力与结构特点及课程类别,改变传统的“老三段”课程结构,设置“基本素质模块 +专业必修模块 +订单模块 +选修模块 +实践模块”五大模块。 基本素质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职业素质、职业指导等;专业必修模块旨在满足岗位核心能力需要,围绕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必需够用的专业基础、专业过渡和专业组成课程;备选模块旨在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专业群内转岗或在更大范围内的迁移能力;订单模块旨在根据订单企业需要,提高学生适应 岗位的能力;实践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 模块组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时实现了专业方向的调整,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适应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课程内容综合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以“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选择地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成一门新的课程,将原来按学科体系分设的课程转换为按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课程的重组整合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 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 围绕能够“支持相近的多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展开,通常整合后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专业课程的整合,围绕着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展开。 课程综合化并非是简单地将两门或多门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拼凑、合并,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对相关、相似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内容进行综合。 综合化课程可以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线,兼顾其他多项要素的专业理论综合化课程;又可以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兼顾其他多项要素的专业技能课程;视专业知识科技含量差异,也可以是以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综合化 课程。 (4)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方法改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讨论式、行动导向、启发式等转换;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和一体化 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以及“全真”的职场转换。 (5)教学组织形式 灵活化。 工学交替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工作一学习一工作的方式。 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给订单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最新业务知识,开展技能培训,介绍企业文 化,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企业、社会去实习、实践等;组建学习团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在课外互帮互助,在校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习实训时参加项目任务等,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6)考核方法多元化。 考核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式呈现灵活性、多元化,改变“唯卷唯分”的观念,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 (7)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公路工程建设生产的第一线,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与 XX 省长大公路工程公司、 XX 省晶通路桥 集团公司、 XX 省高速公路公司、筑波路桥第三公司、筑波路桥维修公司、新桥综合厂 、 XX 浩基路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