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青枯病危害症状及防治内容摘要:

生瘟等,属细菌性病害。 花生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受害,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 病菌主要浸染植株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顶部。 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的乳白色菌液流出。 感病植株主茎顶梢第一、二片叶首先表现出失水萎蔫,病情发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 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 715 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呈褐色湿腐状。 发生规律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 35 年,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的浸染来源,田间扩散主要借助于流水和工具。 高温高湿是病害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防治方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 与红薯、玉米、谷子轮作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为 35 年。 化学防治:可用 20010 40010农用链霉素溶液浸种或灌根。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