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新变化及对策内容摘要:

2、,也连续偏重发生。 此外,土蝗、蟋蟀在草荒严重的地块发生较重,小麦全蚀病局部地区呈上升趋势,早春若遇低温,土传病害小麦根腐病还会偏重流行。 )推广抗、耐病虫品种。 在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常发区和重发区,建立小麦品种抗病虫变异观察圃,从中筛选一些农艺性能好、高产、较抗耐病虫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并合理布局,防止大面积种格单一品种。 重病区一定要压缩感病品种留种面积。 推广抗耐品种要因地制宜,冀中南地区以种植冀麦 36、冀麦37、713 等发病晚,较耐白粉病和纹枯病、产量较高的品种为主,对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有较大作用。 (2)精细整地,采取精量或半精量播种,围绕高产防病做好水肥管理。 整地时,多施有机腐熟肥、复合肥、 3、小麦专用肥,防止偏施氮肥,做到氮、磷、钾肥均衡施用;浇足底墒水,精细耕翻、耙耪。 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防止麦苗群体过大,以增大植株间通透性,创造不利于喜湿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3)调整作物布局,搞好轮作倒茬,适期晚播,以降低病虫基数,推迟病菌的侵入,可减轻秋苗发病,减少土蝗、蟋蟀、灰飞虱的发生数量。 (4)搞好冬前和早春麦田化学除草,减轻丛矮、黄矮病毒病的发生,减少病毒病传毒昆虫蚜虫和灰飞虱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从而减轻丛矮病。 黄矮病的发生。 适当推迟春季浇第一水时间,创造不利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 据病虫害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结合气候特点等因素,做出第二年小麦病虫害预测。 小麦返青后,开展大面积 4、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气象预测,发布病虫发生程度和发生范围预报。 35 月份要开展系统监测,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运期预报,指导大团积防治。 3 抓关键防治技术(1)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对上传、种传病害的防治作用较大,可降低秋苗发病,减少菌源积累,进而推迟早春发病 15。 在重病区采用杀菌谱广、高效。 长效杀菌剂,如20%三唑酮,按种子重量的 或 33%多?酮可湿性粉剂、立克秀 2%干拌种剂等,接种子重量的 行种子处理,药效期 8090 天,对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锈病、黑穗病、根腐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用卫福 40%悬浮剂或适乐时 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 衣,可预防止传病害如腥黑穗病、秆黑粉病、根腐病、纹 6、关键期是中蛹期,在冀中南地区是 4 月 2025 日,1 亩用 50%辛硫磷或 50%敌敌畏 150 毫升,兑水 23 千克,喷晒细土 2025 千克搅拌均匀(以用手握成团,撒地即散为宜),顺麦垄撤施。 成虫期扫残,在小麦抽穗后,70%扬花时用菊酯类、敌敌畏等农药喷洒防治。 (5)小麦全蚀病防治。 对重病田,除轮作倒茬外,可用 15%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 70%,每亩 2 千克于播种时沟施预防;小麦返青期用 15%粉锈宁 150 克或甲基托布津 70%100 克兑水 100 千克,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喷浇小麦茎基部。 轻病田用粉锈宁等拌种,再加上返青期喷浇,防效较好。 (6)小麦红蜘蛛防治。 一般在干旱、无水浇条件的丘陵、山区或旱薄地麦田发生较重。 可用 16%阿维菌素 60008000 倍液喷雾防治。 (7)麦叶蜂防治。 在高水肥或低洼麦田发生较量。 可用 20%氰戊菊酯、25%辛?氰(快杀灵)25003000 倍液防治。 (8)土蝗、蟋蟀防治。 在沟边、地沿等特殊环境发生重时,对临近的小麦构成威胁,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 可用 50%辛硫磷、50%敌敌畏等,每亩 150 毫升,兑水 2 千克,拌 5 千克炒香的麦鼓、豆饼、谷批干,于上午 10 时前或下午 4 时后在土蝗、蟋蟀取食高峰前撤于麦田。 密度高时,隔天再撒 1 次,或用氰戊菊酯、敌敌畏等喷雾 510 来的保护带,以控制为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