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菇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左县利用温室大力推广滑子菇的周年生产技术,效益在蔬菜生产的 2 倍以上。 已使滑子菇生产成为富民富乡。 富县的产业,并形成了以滑子菇栽培为主,多品种补充,乡镇成村连片,辐射千家万户的大规模生产格局。 我们在生产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辽西独特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的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不播 4 月种。 滑子菇属低温菌类,适期早播、低温发菌是控制杂菌侵染,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前农村都利用庭院空闲地作菇棚,一般是一棚两用,既是培植菌丝的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棚。 75 平方米可摆放 1000 盘。 要求场地有水源,远离杂菌污染源(如猪舍。 厕所)。 木屑比新锯的好,加入 2、 20%粉碎玉米芯效果更好。 霉烂变质的一定不能用。 配科:木屑 80 公斤,麦麸1015 公斤,糠 1015 公斤,玉米芯 20 公斤,石灰 斤。 把木屑和糠麸等称准,充分混匀,石灰溶解在水中使用。 再边加水边拌合,使水、料均匀混合,含水量达 55%60%即可。 堆闷 1 小时后可装锅灭菌。 目前农村生产滑菇大都使用土蒸锅蒸料灭菌,向锅内撒料。 以“见气撒料,少撒勤撒”的原则进行操作。 装到离锅口 10 厘米时盖锅,覆盖麻袋保温;从蒸锅上“圆气”算起,猛火蒸 小时,停火后闷 1 小时出锅。 菌出料前将塑料薄膜用 1%高锰酸钾浸泡 2 小时,用消过毒的铁锹,经出料口把热料放在薄膜里压实,趁热迅速将膜包严,用托盘 3、端到接菌室冷却,菌块规格 35 厘米60 厘米6 厘米。 当料温降至 25时,室内每立方米用 5 克高锰酸钾、10 毫升甲醛对接种室封闭熏蒸消毒,30 分钟后即可接种。 打开塑料膜,每盘用菌种 1 瓶(500 毫升罐头瓶)。 均匀撒于料面后立即包好,然后码垛发菌。 每 7 天倒垛 1 次,促使菌丝布满料面。 月初菌盘上架,要防止阳光直射,室温控制在 15以下。 5 月上旬气温达 15以前,使菌丝穿透培养科块。 5 月中下旬菌块表面形成一层黄褐色的蜡质层,菌块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抵抗力。 6 月下旬须喷冷水及加厚遮阳物等措施控制棚温在 30以下。 每隔 20 天左右喷 1 次 3000 倍液 20%除虫菊酯,防治菇蝇、蕈蚊。 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降至 20,打开塑料膜,用刀片划破菌块表面的蜡膜。 划道深度 12 厘米,划道距离 3 厘米,划后干燥两天。 本着少喷勤喷的原则,向菌块上喷水,1 日 3 次,增加空气湿度达 85%95%。 9 月中旬,开始出现菇蕾,从现蕾至采收约 15 天。 遮阳棚一般可采收 潮。 气温降到 0移入温室管理,潮次不明显,一直采收到翌年 4 月末。 时采收。 每块可采鲜菇 1斤。 采菇后及时按等级加工或鲜售。 不能鲜售的将鲜菇剪好根,开水下锅,进行“杀青”,旺火煮 35 分钟。 捞出用冷水冲凉,控出多余水分进行盐渍。 专利查询。滑子菇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1、产工艺:配料、配料:配料最关键的要求是把不同成分的原料混合均匀,干湿料搅拌均匀,使每盘培养基的营养比例均匀,含水量达 60%。 2、灭菌:滑子菇培养基的灭菌方式主要有两种:蒸袋和蒸散料。 全县各区域的生产户绝大多数都在沿袭这两种方式,但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选择上应加以注意。 蒸袋灭菌的优点在于一次性灭菌量大,省工省时,劳动量集中;缺点在于蒸袋的灭菌设备要求较高,必须和灭菌量相匹配。
1、桂淮 6 号品种审定编号:桂审薯 2004006 号选育单位: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从容县杨梅镇红石村收集到的淮山种质资源经系统选育而成。 报审单位: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桂中、桂南生育期 170。 茎右旋,四棱形,直径 翅明显,无刺,不带紫色,主茎长 片宽大,主茎叶片长 心形,基部呈深心形,先端急尖,叶色浅绿,平滑,较薄,蜡质层不明显,无光泽;网状叶脉
号水稻栽培要点淮优粳 2 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该品种全生育期 152 天左右,适合在我省淮北地区作麦茬稻种植;茎秆韧性好,基部节间短,抗倒性强;高抗条纹叶枯病,易感胡麻斑病;亩产量稳定在 550 公斤左右;稻米各项指标达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稀播稀插每亩秧田落干谷量不超过 40 公斤,秧龄不超过 35 天,确保稀播育壮秧。 移栽行距放宽到 27 厘米,穴距 20
1、、品种选择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如农大 108,郑单 958,鲁单 981,浚单22,登海 9 号,农大 3138,高油 115,豫玉 22 等适合本区域大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国审、省审品种。 2、种子处理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 种子的纯度不低于 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