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菇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左县利用温室大力推广滑子菇的周年生产技术,效益在蔬菜生产的 2 倍以上。 已使滑子菇生产成为富民富乡。 富县的产业,并形成了以滑子菇栽培为主,多品种补充,乡镇成村连片,辐射千家万户的大规模生产格局。 我们在生产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辽西独特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的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不播 4 月种。 滑子菇属低温菌类,适期早播、低温发菌是控制杂菌侵染,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前农村都利用庭院空闲地作菇棚,一般是一棚两用,既是培植菌丝的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棚。 75 平方米可摆放 1000 盘。 要求场地有水源,远离杂菌污染源(如猪舍。 厕所)。 木屑比新锯的好,加入 2、 20%粉碎玉米芯效果更好。 霉烂变质的一定不能用。 配科:木屑 80 公斤,麦麸1015 公斤,糠 1015 公斤,玉米芯 20 公斤,石灰 斤。 把木屑和糠麸等称准,充分混匀,石灰溶解在水中使用。 再边加水边拌合,使水、料均匀混合,含水量达 55%60%即可。 堆闷 1 小时后可装锅灭菌。 目前农村生产滑菇大都使用土蒸锅蒸料灭菌,向锅内撒料。 以“见气撒料,少撒勤撒”的原则进行操作。 装到离锅口 10 厘米时盖锅,覆盖麻袋保温;从蒸锅上“圆气”算起,猛火蒸 小时,停火后闷 1 小时出锅。 菌出料前将塑料薄膜用 1%高锰酸钾浸泡 2 小时,用消过毒的铁锹,经出料口把热料放在薄膜里压实,趁热迅速将膜包严,用托盘 3、端到接菌室冷却,菌块规格 35 厘米60 厘米6 厘米。 当料温降至 25时,室内每立方米用 5 克高锰酸钾、10 毫升甲醛对接种室封闭熏蒸消毒,30 分钟后即可接种。 打开塑料膜,每盘用菌种 1 瓶(500 毫升罐头瓶)。 均匀撒于料面后立即包好,然后码垛发菌。 每 7 天倒垛 1 次,促使菌丝布满料面。 月初菌盘上架,要防止阳光直射,室温控制在 15以下。 5 月上旬气温达 15以前,使菌丝穿透培养科块。 5 月中下旬菌块表面形成一层黄褐色的蜡质层,菌块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抵抗力。 6 月下旬须喷冷水及加厚遮阳物等措施控制棚温在 30以下。 每隔 20 天左右喷 1 次 3000 倍液 20%除虫菊酯,防治菇蝇、蕈蚊。 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降至 20,打开塑料膜,用刀片划破菌块表面的蜡膜。 划道深度 12 厘米,划道距离 3 厘米,划后干燥两天。 本着少喷勤喷的原则,向菌块上喷水,1 日 3 次,增加空气湿度达 85%95%。 9 月中旬,开始出现菇蕾,从现蕾至采收约 15 天。 遮阳棚一般可采收 潮。 气温降到 0移入温室管理,潮次不明显,一直采收到翌年 4 月末。 时采收。 每块可采鲜菇 1斤。 采菇后及时按等级加工或鲜售。 不能鲜售的将鲜菇剪好根,开水下锅,进行“杀青”,旺火煮 35 分钟。 捞出用冷水冲凉,控出多余水分进行盐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