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菇优质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2、富 养基。 原种培养基采用:棉籽壳 87%、麸皮 10%、蔗糖 1%、石膏 1%、石灰 1%、含水量为 65%、 67。 栽培种培养基同原种。 3 培养料选择姬菇是一种木腐菌,对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能力较强。 因此,生产上常用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来生产姬菇。 秸秆原料需经粉碎成粉末状后使用为好,此外,多种原料混合配制的培养料栽培时,比单一原料的产量高,如纯棉籽壳栽培时不及秸秆与棉籽壳混合栽培时产量高。 多种原料混合后,即可补充单一原料中不足的养分,改善物理条件,又可降低原料成本。 因此,栽培姬菇时,需准备多种原料。 另外,还需准备含氮高的辅料,如麸皮、玉米粉、米糠等。 其中玉米粉对提高姬菇产量有较好的作用,还 3、需准备石灰等原料,用于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 可见,姬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 常用培养基配方:棉籽壳 20%、麦秸粉 73%、玉米粉 5%及石灰 2%,含水量为 60%65%;金针菇棉籽壳菌渣 50%、棉籽壳 20%、稻草粉 17%、玉米粉 10%及石灰 3%,含水量为60%65%。 4 菌袋制作按培养料配方比例称取所需原料,先称取主料,平铺于地面上,再称取辅料。 将其混合拌匀后再撒在主料上。 然后用铁铲翻动培养料,将主料和辅料充分混合均匀。 按料水比 1例加入清水,加入水分后充分拌匀培养料,使培养料水分和养分分布均匀。 生产上栽培姬菇常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 22 厘米42 厘米或 23 厘米45 4、厘米。 采用熟料栽培时,还可采用 17 厘米33 厘米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装好袋后,常压灭菌土 1215 小时,冷却到 30以下时,采用两头接种法接种。 采用发酵料栽培时,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各种主料充分混合均匀,建堆发酵,待温度升至 60以上时每天翻堆一次,翻 45 次,待堆料颜色呈棕褐色,堆料中上部至表层 1 厘米处有白色或灰白色的放线菌且料有特殊的发酵香味,无酸败气味,无氨味,手用力握料后,水仅能从指缝中渗出为宜。 摊开堆,待温度降到 30左右时,拌入麸皮、玉米面、石膏粉、石灰、复合肥,同时喷入杀菌剂和杀虫剂后,掺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接菌采用 3 层料 4 层种法。 5 培菌管理培菌期间主要是做 6、厘米做人行道,排好袋后去掉扎口绳,以利于子实体长出。 诱导子实体形成排好菌袋后,保持菇房内有散射光照,利用光照来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光照强度以能看清管理为宜。 温度在 1020之间,同时,晚上打开门窗,拉大温差,刺激子实体原基形成。 但要防止出现高温,温度高于 25时原基就会死亡。 湿度以自然湿度就能满足原基形成,可不必喷水保湿。 此间保持温度 1318,湿度为 85%90%之间为宜,防止袋口表层菌质失水干燥,影响原基形成。 在原基形成期间,对水分的需求量少,主要是利用培养料中的水分来满足其生长,但要防止 25以上的高温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否则会影响原基正常分化,长成畸形菇,或者死亡。 此外,当原基形成后, 7、要及时去掉扎口绳,避免受到封口的压迫而长成畸形菇。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此阶段的管理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主要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换气等方面的管理。 温度管理姬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522,最适生长温度为 1318。 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且盖薄,颜色浅,柄短,质量下降。 温度高于25时,往往长成畸形菇,温度低于 8时,菌盖表面会出现瘤状物,影响商品质量。 因此,在温度偏低时,要减少通风量,仿止寒气进入菇房,降低温度。 温度高于 22时,则要加大通风量,降低光照,同时加大喷水和做好隔热降温管理。 湿度管理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5%之间,才能生长发育。 湿度低于 8、 70%时,生长速度减慢,严重时幼菇会枯萎死亡。 湿度调节主要是通过喷水来增加湿度,喷水时要根据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在晴天,气候干燥时,要加大喷水量,每日喷水 12 次,阴天和雨天少喷水或不喷水。 喷水时要做到少喷勤喷,主要向地面和四周墙壁上喷水,切勿对着子实体淋大水,一旦子实体上吸水过多,生长就会停止,最后变黄腐烂。 通风管理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通风量不宜过大,否则菌柄较短,菌盖易拉长,适当降低通风量是获得优质产品的关键。 每天要定时通风 12 次,补充新鲜空气,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总之,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要适当降低通风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才能长成柄长盖小的菇,达到优质产品标准。 光照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