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金针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内容摘要:
1、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常会导致金针菇的子实体失去常态,产生畸形,常见的有以下 4 种。 1 针尖菇主要症状:菇体顶部尖细(菌盖仍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状态,直径为12菌柄中、下部稍粗,类似针尖状,因此常称为“针尖菇”。 发生原因:在子实体发育前期,生长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偏高,抑制菌盖的生长,形成针尖菇。 防治措施:出菇场要建立良好的通风措施。 瓶栽金针菇待原基形成后进行 35天的幼菇形成培养,然后套袋,套袋后每天要上、下提动 1 次进行换气。 袋栽金针菇在于实体生长前期要加强掀膜通风,使袋内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菌盖的分化及菌柄的增粗。 2 侧生菇主要症状:菇蕾不是从培养基表层出现,而是出现在侧面,即包壁 2、。 发生原因:在制作时栽培袋填料过于疏松,尤其是选用了分解速度较快的软质培养料,易引起局部培养基收缩,脱离包壁,在低温、光的刺激下,收缩处首先出现原基,由于受包壁的限制而产生畸形。 防治措施:培养料装袋时适当填紧些。 3 疲软菇主要症状:菇体疲软,无弹性,菌柄东倒西歪,不能直立。 疲软发生部位常在菌柄中、下部,呈深褐色,菇体会慢慢萎缩死亡。 发生原因:出菇时温度偏高;生长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太大;菇体染病。 这些都会破坏菇体正常代谢活动,导致细胞丧失生理功能而逐渐坏死。 防治措施:出菇期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抓好幼菇培养管理,注意温、湿度及氧气调节,做好遮阳、降温工作。 4 易开伞菇主要症状:菇体还没成熟,菌盖就早早地开伞。 发生原因:菌株品种不够优良;栽培袋内出现细菌性污染,损耗营养,致使袋内营养不足;栽培袋内小区域二氧化硫浓度偏低;菇舍内空气湿度偏高,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选择优良菌株,严把灭菌关,菇房要定期消毒。 调节好袋内二氧化硫含量,注意通风换气。 专利查询。畸形金针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
相关推荐
2、年玉米“瘤子”的黑粉散出被风吹到健康玉米上,从比较柔嫩的部分、虫口或铲趟时的伤口等部位再次侵入扩大蔓延,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除病瘤子清除田间深埋,千万不要扔到地里。 少虫口。 行三年以上轮作。 斤磷酸二氢钾加水 400 公斤浸种 1015 小时。 三、玉米圆斑病此病在 7 月末至 8 月初,在果穗上发病。 受害果穗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果穗弯曲,籽粒和穗轴变黑,最后干缩。 防治方法
( 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 (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 ) ⑤ ;⑥。 ( 5) 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 2020 年 3 月底,邻近昆明市郊的安宁突发森林大火,在灭火中消防官兵们使用了各种灭火措施,其中在山高坡陡的火场使用了灭火弹(如右图)。 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 料引燃,使用时,揭开上端封皮,使超导热感应材料外露,
1、药在栽培过程中,因受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权、下端分权、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 形成原因(1)土壤中异物影响。 (2)盲目施用种肥。 菜农在种植山药时,施用各种各样的种肥(开沟后摆放山药栽子前撒人沟内),但由于种肥施用过多或未能充分与土壤混合
2、 43 级。 适应性广:适宜南方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协优 5968浙审稻 20030122004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略松散、分蘖力强、茎杆粗壮、耐肥抗倒、穗型中等、着粒较密、千粒重高、后期转色好、青杆黄熟。 全生育期作单季稻种植 140 天左右,比汕优 63 略长。 2002 年、2003 年国家中稻高产组区试和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增产极显著,位居前茅,平均亩产 62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