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金针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内容摘要:

1、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常会导致金针菇的子实体失去常态,产生畸形,常见的有以下 4 种。 1 针尖菇主要症状:菇体顶部尖细(菌盖仍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状态,直径为12菌柄中、下部稍粗,类似针尖状,因此常称为“针尖菇”。 发生原因:在子实体发育前期,生长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偏高,抑制菌盖的生长,形成针尖菇。 防治措施:出菇场要建立良好的通风措施。 瓶栽金针菇待原基形成后进行 35天的幼菇形成培养,然后套袋,套袋后每天要上、下提动 1 次进行换气。 袋栽金针菇在于实体生长前期要加强掀膜通风,使袋内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菌盖的分化及菌柄的增粗。 2 侧生菇主要症状:菇蕾不是从培养基表层出现,而是出现在侧面,即包壁 2、。 发生原因:在制作时栽培袋填料过于疏松,尤其是选用了分解速度较快的软质培养料,易引起局部培养基收缩,脱离包壁,在低温、光的刺激下,收缩处首先出现原基,由于受包壁的限制而产生畸形。 防治措施:培养料装袋时适当填紧些。 3 疲软菇主要症状:菇体疲软,无弹性,菌柄东倒西歪,不能直立。 疲软发生部位常在菌柄中、下部,呈深褐色,菇体会慢慢萎缩死亡。 发生原因:出菇时温度偏高;生长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太大;菇体染病。 这些都会破坏菇体正常代谢活动,导致细胞丧失生理功能而逐渐坏死。 防治措施:出菇期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抓好幼菇培养管理,注意温、湿度及氧气调节,做好遮阳、降温工作。 4 易开伞菇主要症状:菇体还没成熟,菌盖就早早地开伞。 发生原因:菌株品种不够优良;栽培袋内出现细菌性污染,损耗营养,致使袋内营养不足;栽培袋内小区域二氧化硫浓度偏低;菇舍内空气湿度偏高,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选择优良菌株,严把灭菌关,菇房要定期消毒。 调节好袋内二氧化硫含量,注意通风换气。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