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格孢叶枯病、根腐叶枯病、黄斑叶枯病、壳针孢叶枯病和葡萄孢叶枯病 6 种,其中壳针孢叶枯病和黄斑叶枯病是嘉祥麦区小麦叶枯病中的常见种类。 生规律病原菌多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冬。 种子和田间病残体上的病菌为苗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病组织及残体所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气孔侵入寄主。 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发病后不久的病斑上又可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干枯死亡。 病原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但以抽穗至灌浆期发生较重,是主要为害时期。 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叶枯类病害的发 3、生。 1418适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产生,1822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4 月下旬至 5 月初降雨量达 70上发病较重,40下则发病较轻。 春季寒流降温幅度大,来临时间晚,叶枯病往往发生较重。 小麦扬花期到乳熟期相对湿度在 80%以上,温度在 1823有利于叶枯病的发生。 另外,氮肥施用量大,冬小麦播种偏早,播种量大,植株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叶枯病发生较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2 发生趋势今后几年,小麦叶枯病发生为害仍将呈上升趋势,原因是:一是目前本区主要栽培品种和推广品种都是感病品种,尚未有免疫或高抗品种。 二是小麦叶枯病原菌组成复杂,致病能力强,而且寄主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可进行多。嘉祥县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