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水稻品种“旱优3号”高产又好种内容摘要:

1、优 3 号”高产又好种 水稻高产,却怕渴;旱稻耐旱,但产量稍逊。 上海水稻专家将水稻高产和旱稻耐旱的优点巧妙融于一粒稻种,育成世界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 3 号”。 笔者日前看到成熟的“旱优 3 号”“累”弯了腰:每穗结粒 110 颗,亩产量优于常规水稻,而稻田节水 50%以上。 新米月底可在上海上市,经专业部门检测,“旱优 3 号”米质达到农业部二级优质米标准,与上海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杂交水稻“寒优湘晴”的米质相当。 首次收获表现出众在我国 亩稻田中,仅有 30%高产田。 一直以来,上海科学家都在苦苦寻觅节水抗旱的高产稻种。 旱稻和水稻是“亲兄弟”,它们共同的祖先是生长在沼泽水塘边的野生稻,以后“ 2、下水”的长成水稻,“上山”的长成旱稻。 我国旱稻育种水平相对落后,上海先后育成“中旱 3 号”、“沪旱 3 号”、“沪旱 15 号”等旱稻新品种,亩产量提高至 350 公斤。 不过,较平均亩产 500 公斤的水稻兄弟,这些改良型旱稻仍“稍逊一筹”。 2003 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找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 1A”,让旱稻杂交稻成为可能。 去年,该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带领课题组,完成三系配套,第一次成功实现旱稻水稻杂交,育成节水抗旱杂交稻。 今年,沪郊 50 亩“旱优 3 号”首次收获,表现出众。 它既有水稻的高产优势,亩产超过 550 公斤,米质、产量与水稻不相上下,又有旱稻的“节俭美德”, 3、每亩节水超过 400 吨。 增产不忘节能减排我国淡水资源有限,每年水稻田喝掉全国总用水量的 56%。 随着“超级稻”产量屡创新高,稻田的农药化肥、耗水量也成倍增长。 相比之下,“旱优 3 号”节能减排的环保优势突出:它抗病性强,成长快,全生育期仅 106 天,比普通水稻早收 40 余天,躲开了稻田病虫害高发期,施肥用药次数仅为水稻田的三分之一,每亩可节约近 160 元。 “懒汉”种稻也丰收“节水抗旱杂交稻诞生在上海,却立志服务中西部地区。 ”罗利军介绍,“旱优 3 号”已在广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重庆、新疆等地引种试种,当地农民夸它:直播撒种,种植简单;少浇水,“懒汉”种稻也能获得好收成。 去年和今年,“旱优 3 号”分别在上海和广西获得新品种审定,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