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栽培草菇新技术内容摘要:

1、米主产区,每年有大量的作物秸秆因得不到合理利用而浪费掉。 利用秸秆栽培高温型食用菌草菇,使作物秸秆成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生物再生资源,既降低了草菇的生产成本,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又解决了夏季食用菌产品严重缺乏的难题。 现将秸秆栽培草菇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特性与栽培适期。 草菇为夏季栽培的高温速生型菇类,从种到收只要 10,生产周期不过 1个月。 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 15最适宜温度为 30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26最适宜为 28从堆料到出菇结束约 1 个多月,是目前规模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最高,生长周期最短的栽培品种,草菇在甘肃省栽培适温期短,适宜的栽培季节为 7 月初上旬,一般在麦收之后开始进 2、行生产。 2、原料选择。 适合草菇栽培的原料广泛,麦秸、玉米秸、玉米芯、棉籽壳及花生壳等均可作为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生产,栽培料应选用颜色金黄、足干、无霉变的新鲜原料,用前先暴晒 2。 3、场地选择与处理。 栽培草菇的场地既可是温室大棚,也可在闲置的室内、室外、林下、阳畦、大田与玉米间作、果园等场地,大棚要加覆盖物以遮阴控温,新栽培室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可用烟熏剂进行熏蒸杀虫灭菌。 4、原料的处理。 原料采用高量石灰碱化处理。 即在菇棚就近的地方,挖一长 6 米,宽 ,深 左右的土坑(土坑大小可根据泡秸秆多少而定),挖出的土培在土坑的四周以增加深度至 ,坑内铺一层厚塑料膜,然后一层麦秸,一层石灰粉,再一 3、层麦秸,再一层石灰粉,如此填满土坑,最上层为石灰粉,石灰总量约为麦秸总量的 8%。 再在麦秸上面加压沉物以防止麦秸上浮。 最后,往土坑里灌水,直至没过麦秸为止。 同时,把约占麦秸总量 8%麸皮装袋放入坑中,浸泡 24时。 5、入棚、建畦、播种。 把泡过的麦秸挑出,沥水 30 分钟后入棚。 按南北方向建畦,畦宽 ,先铺一层 20 厘米左右的秸秆,并撒上一层处理过的麸皮。 用手整平稍压实后播第一层种。 按 克/平方米的播种量,取出 1/3 的菌种掰成拇指肚大小,再按穴距和行距均为 10 厘米左右播种,靠畦两边分别点播两行菌种,中间部位因料温会过高而灼伤菌种故不播;之后再铺一层厚为 15 厘米左右的草料和麸皮,把剩 4、余 2/3 的菌种全部点播整个床面,然后再在床面薄薄地撒一层草料,以保护菌种且使菌种吃料快。 最后用木板适当压实形成弧形,以利覆土,料总厚度约为 30米,畦间走道宽 30 厘米。 6、覆土、盖膜。 把畦床整压成弧行后,在料面上盖一层次 2米的黏性土壤,可在走道上直接取土,使之形成了蓄水沟和走道。 最好在覆土内拌入部分腐熟的发酵粪肥。 覆土完毕,在畦面盖一层农膜以保温保湿,废旧膜要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消毒处理。 覆膜完毕在料内插一温度计,每天观察温度,控制在适宜温度之内,料温不超过 40。 如超过 40应立即撤膜通风,在畦床上用木棍打眼散热。 7、发菌、支拱。 覆膜 3 天后,每天掀膜通风几次,每次 10钟。 至第 5、种布满床面,等待出菇,此时应在畦面上支拱,拱上覆薄膜。 两头半开通风,两边不要盖得太严。 因草菇对覆土及空气湿度要求较严,拱膜可保持温度和湿度稳定,如温、湿度适宜,也可不用拱棚。 8、出菇管理。 播种后 10 天左右,便开始出菇,此时要注意掀膜通风。 待出菇多时,在走道内灌水保湿或降温。 如温、湿度适宜要撤膜通风换气,保持菇床空气新鲜,温度不宜超过 36,以防止高温使菇蕾死亡,如见畦床过干,不可用凉水直接喷洒原料或菇蕾,而要在棚边挖一小坑,铺上薄膜,放入凉水预热后使用。 整个出菇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并适当通风。 草菇对光照无特别要求,出菇期给予散射光即可保证子实体正常发育。 草菇虫害主要有螨类、菇蝇和金针虫等,可在铺料前用 90%敌百虫 700液处理土壤或用 80%敌敌畏乳油 800、采收。 草菇子实体发育迅速,出菇集中,一般现蕾后 3采摘,每潮采收 4,每天采 2。 隔 3后,第二潮又产生,一般采 2,整个采菇期 15 天左右,第一潮菇约占总产量的 80%以上。 当子实体由基部较宽,顶部稍尖的宝塔形变为蛋形,菇体饱满光滑,由硬变松,颜色由深入浅,包膜未破裂,触膜时中间没空室时应及时采摘,通常每天早中晚各采收 1 次,开伞后草菇便失去了商品价值。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