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1、广大菇农参照下列规程进行生产操作,以实现优质、高产。 1 产地环境应符合 391 的规定,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基地选点应避开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源的影响,同时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2 养基应符合 规定。 配方:绵籽壳 麸皮 10%、玉米粉10%、米糠 10%、棉籽饼 10%、杂木屑 石膏粉 2%、含水量 65%。 料将棉籽壳提前 10h12h 按 1:料水比预湿。 根据配方加入其它培养料,拌透拌匀。 袋金针菇栽培袋采用 8060丙烯袋。 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栽培袋中,培养料高度应控制在 112宜,压紧压平料面,栽培袋上部沿料面折下紧贴栽培袋外面,用皮圈或带子捆绑,培养料应在 2、6h 内装完进灶灭菌。 菌栽培袋装入灭菌灶内时,料面朝上,袋压袋叠放,袋间纵向应留有通气道。 在 力下热力保持 2h 或在 100常压下热力保持10h12h。 种接种箱(或室)事先应进行环境净化,达到清洁、干燥。 选用符合931 要求的栽培种。 料温降至 28以下后,将栽培袋、菌种、接种工具装入接种箱(或接中室)内进行消毒 消毒处理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栽培种接栽培袋 2528 袋。 接种时应用镊子将菌种夹成黄豆粒大小,覆盖在培养料表面,挤压袋内空气,然后反折袋口,并用包扎带扎紧。 丝培养培养室事先应经过环境净化,达到清洁、干燥、通风、遮光。 叠放方式采用单层平面或底层 4 袋、层高 3 层4 层梯形叠放 3、,接种面应朝上,中间留有走道。 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 2025,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0%。 每天早、晚开启门窗进行通风换气 1h2h,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培养期内应结合翻堆逐袋检查 2 次3 次,及时剔除不良菌袋。 袋外运菌丝应长至栽培袋的 1/2 以上。 用纸箱或编织袋进行包装。 不得在 30以上环境中运输。 运输途中应有防晒、防潮、防污染的措施。 应按定检疫,办理植物检疫证书。 地与排放菇场事先应消毒处理,净化环境,达到清洁、通风、遮光、平整、且近水源。 菇场四周 50m 内应没有污染源。 采用单层平面排列,行列为(10 袋12 袋)(40 袋45 袋),四周留 50道。 出菇场地分大棚菇场和室内菇场两种。 4、大棚菇场应南北朝向,大棚高 6m,长度 30m40m,棚顶覆盖油毛毡,间隔 3m5m,离地面 50开启 300气窗,窗外吊草帘。 室内菇场应选择通风透气良好,宽阔,泥土地面的室内。 袋与搔菌菌丝长至栽培袋的 2/3 以上,气温在 518时开袋。 拉直栽培袋袋口后,袋口向外下折至料面上方 5,要求袋口平,袋直立。 用匙形工具轻轻刮去气生菌丝和接种块,随即盖上塑料薄膜保湿,保持 2d3d,期间每天早、晚各掀膜一次。 蕾场内温度控制在 1215,相对湿度 85%90%,50持 7d10d。 菇蕾形成后,早、晚掀膜通风 150在掀膜时将膜上水珠抖滴在走道上。 菇管理幼菇形成后,1应将场内温度降至 812,相对湿度控 5、制在 85%90%,早晚掀膜各通风:黄色金针菇 h,白色金针菇1h菇长至 3度应控制在 812,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早晚各掀膜通风:黄色金针菇 2h3h,白色金针菇 3h4h。 幼菇生长期间,在通风时适应喷雾补湿,并保持弱光。 菇管理菇体长至 6口提高至料面 10度 815,相对湿度控制在 88%92%,每天抖膜通风 2 次3 次,保持弱光。 菇体长至102直袋口,控制湿度黄菇在 83%87%,白菇在 80%85%,温度 815,每天抖膜通风 1 次2 次。 菌处理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保持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消毒。 如遇非金针菇类杂菌产生,应及时隔离、烧毁。 3 采收当菇体长至 146,菌盖 缘仍内卷就可采收。 除去杂质,割去根部,按 2933 规定分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