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袋栽采收内容摘要:
5 厘米,菌盖 10 厘米时就可以采收。 采收时,手伸进袋内紧握住菌柄基部,轻轻转动就可采下。 采收完后,栽培袋必须马上搔菌,把残余苗柄和表层轻轻地耙去,再按新一潮菇的方法进行管理。 一般可以收 3菇。 从催蕾至头潮菇蕾产生,需 7 天,从菇蕾至采菇需 12 天。 菇潮间隔 8 天10 天,至第二潮菇采收需 12 天。 第二潮与第三潮菇潮间隔 8 天,至第三潮菇采收约需 8 天。 以棉籽壳加木屑等栽培周期约3 个月,采用日本菌株栽培约需 4 个月。 每袋单产(培养料干重 400 克500 克);鲜菇为 400 克,制罐菇为 150 克250 克。 采用木屑、蔗渣培养基的栽培周期约 70 天,每袋单产(培养料干重 350 克400 克)为:鲜菇 250 克,制罐菇 100 克150 克。 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潮,第一潮的产量可占总产量的50 专利查询。金针菇袋栽采收
相关推荐
针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袋装体积小且重量轻,贮运方便,便于采用。 一、原料选择选未开伞、菌盖直径小于 米,菌柄 815 厘米的黄色新鲜金针菇,无畸形,无破碎损伤。 二、 盐水浸洗 5 分钟,水冲洗后放进煮沸的 3%食盐水里煮35 分钟,以菇体中心熟透为准。 3%的食盐水 100 千克加 20 千克鲜菇,边煮边搅拌。 煮后尽快放进流水中冷浸透。 冷却后的金针菇放进 氯化钙溶液中浸半小时
1、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益于脑细胞的发育,又称增智菇。 金针菇还具有抗癌、降血脂、保肝、防治溃疡病等功能,国际市场上又被誉为“超级保健食品”。 所以,金针菇既是美味食品,又是保健食品。 但金针菇收获后其生命活动仍在进行,不耐贮藏,常温下 3 天菇体即软化,菌柄基部变褐,并有臭味放出,降低了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为延长金针菇的保质期,有必要掌握金针菇的贮藏技术。
1、金针菇栽培中危害严重,发生较普遍,它是由假单胞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 锈斑病主要发生在金针菇的菌盖及子实体上。 受害初期病部表现为针头状的锈色斑点,后逐渐扩大,边缘不整齐。 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锈斑。 发生严重时,一个子实体的菌盖上可有数十个锈斑点。 病原: 锈斑病是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病害。 荧光假单孢细菌 与平菇褐色斑点病的细菌相似或相同。 发病特点:
、采收及时采收,清除杂质,要求菌盖直径为 米,柄长 15 厘米,菇体洁白完整。 二、预煮预煮液采用 5%7%的盐水,用柠檬酸将 调至 沸后将菇体倒入并翻动,菇水比例为 12,4 分钟后将金针菇捞出,用流动水快速冷却,待温度降为 15以下时,捞出沥干水分。 三、腌渍分为高盐处理法和低盐处理法。 高盐处理法适用于高温季节,用盐量占菇重的 50%。 方法:先在缸底撒 23 厘米厚的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