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针菇(植物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 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极为丰富。 1、生长发育条件(1)营养: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其菌丝体能分解木材等有机物,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但分解木材的能力不如香菇、平菇等食用菌。 (2)温度:金针菇属于低温恒温结实性真菌。 温度是决定调节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子。 金针菇的名个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孢子在 1525。 金针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为 520,最适温度 1215,其中黄色菌株为 819,最适 812,白色菌株为 516,最适 610。 (3)湿度:金针菇为喜湿性菌 2、类,抗干旱能力比较弱,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 60%80%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以 63%65%为最适,但培养料配制时以 70%为宜。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菌丝生长缓慢,杂菌污染率也高;含水量过低,则子实体分化少,产量低。 子实体生长发育还要求空间相对湿度在80%95%,以 85%90%为最适。 湿度低,幼小菇蕾易枯萎而停止生长;湿度过高,则易形成水菇,并导致病虫危害。 (4)空气:金针菇是好气性真菌,其子实体的形成需要足够的氧气。 金针菇对二氧化碳较敏感,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时,就会抑制菌盖的发育,达 5%时,子实体无法形成,但是较高深度的二氧化碳会起到抑制菌盖生长而促进菌柄伸长的作用,二氧化碳 3、浓度在 3%左右不会使菌柄伸长厉害,菌盖却受到抑制,而子实体的总重量则会因菌柄伸长而增加,因此人工栽培上可利用这一特点,当金针菇的子实体长到一定时间(34 厘米长),套上牛皮纸筒或报纸覆盖等,可以抑制菌盖生长,促使菌柄伸长,从而提高栽培产量。 (5)光线:金针菇基本上属于厌阳喜阴性的菌类,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原基也能分化形成,菌柄也能正常生长,但光线能使子实体成熟提前。 子实体具有强烈的向光性,对光线较敏感。 (6)酸碱度(金针菇菌丝在 范围内均可生长,较适。 子实体分化需要弱酸性的培养基,最适的 6。 一般情况下,采用自然的 上磷酸根离子和硫酸镁的培养基,其菌丝生长就更旺盛。 2 4、、栽培技术(1)选择良种:黄色菌株:这类菌株的子实体金黄色一浅褐色,其特点是出菇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宽,出菇早,有时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现象。 白色菌株:这类菌株一般子实体为乳白色一浅黄色。 其特点是出菇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 (2)培养基的配制:母种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马铃薯(去皮)200 克,葡萄糖 20克,硫酸镁 酸二氢钾 3克,维生素 片、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阔叶树木屑 73%,米糠或麸皮 25%,糖 1%,石膏粉 1%。 粒 98%,碳酸钙 2%。 (3)栽培和采收:栽培材料:栽培金针菇的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如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稻草、油菜壳等。 各地可因地制宜, 5、使用本地区资源丰富的材料进行栽培。 木屑以阔叶树的木屑为好,金针菇菌丝分解能力差,硬度较高的木屑不适合作培养料栽培,使用前木屑需堆集于室外,且边堆积边淋水,或让日晒雨淋一段时间。 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高,通气性好,特别易被金针菇菌丝利用。 栽培季节的安排:合理安排栽培季节是袋栽金针菇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 北方地区一般为每年的 9月初至翌年的 4月初为好。 培养料的制备:A培养料的配方:8%,米糠或麸皮 10%,蔗糖 1%,石灰 1%,叶树)73%,米糠或麸皮 25%,蔗糖 1%,石膏 1%,9%,木屑 38%,蔗糖 1%,米糠或麸皮 10%,石膏 1%,石灰 1%,另加磷酸二氢钾 6%,米糠 6、或麸皮 22%,蔗糖 1%,在豆粉 2%,石膏粉 1%。 3%,米糠或麦皮 22%,蔗糖 1%,玉米粉 3%,石膏粉 1%。 B制作:在配制塑料袋栽培料前,木屑或蔗渣必须过筛。 配料时,选上述配方中的一种,将木屑或棉籽壳(预先浸湿)与糠或麸皮混合,把石膏粉、蔗糖等在适量的水中溶解后加入混合料搅拌均匀,塑料袋栽培时因袋口大,水分散失快,拌料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 70%左右最好,即以手握培养料紧握时指缝间有水渗出,且下滴 12 滴水珠为宜。 培养料含水量高低是决定出菇迟早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过低出菇迟,产量低;含水量过高,则菌丝生长缓慢,且容易感染杂菌。 一般每百千克的干料需加水 120140 千 7、克,甘蔗渣和稻草粉则还需略多些。 有的栽培者在配料时加入 50%多菌灵,可抑制杂菌滋生,对提高制袋成品率有利。 装袋时一般采用规格为 17厘米33 厘米或 18厘米36 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约 面留下 15厘米以上长度不装料,以作为套环之用。 袋装完后,用干的纱布把装好的袋口及四周擦干净,接着套上套环,把袋口的薄膜从环内通过并将其翻转向下,而后用手把袋口整理平整,塞上棉塞,便可进锅灭菌消毒。 大面积栽培时,也可省去上套环棉塞的工序,直接用纱线捆袋口,降低成本,但成品率会降低。 培养料装袋后在搬运及其灭菌操作时要注意防止塑料袋破损,造成杂菌污染。 灭菌消毒:装料后的栽培袋要及时灭菌,以免发酵酸化。 8、灭菌消毒可采用高压灭菌,也可用常压湿热灭菌,但多采用常压湿热灭菌。 塑料袋的体积大,装料多,导热性差,灭菌时间要长些,一般在 方厘米的蒸汽高压灭菌条件下需灭菌 小时,常压湿热灭菌时在 100的高温下需维持 810 小时。 接种:接种时待培养料温度降到 20左右接种最好,接种可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按常规方法,以无菌操作接入菌种。 接种时动作力求迅速准确,且把塑料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以防杂菌侵入,但要注意不能碰到火焰,栽金针菇时适当增加接种量,以封盖料面,促进菌丝快速生长蔓延,减少杂菌污染。 培养:金针菇接种后的栽培袋应立即移入洁净、干燥、阴凉的培养室内,整齐地排放于层架上进行发菌培养。 培养时要求温度掌 9、握在 20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之间,培养 35 天后开始检查栽培袋的菌丝恢复情况,发现杂菌污染或菌种块萌发差及不萌发的要及时处理。 10 多天后再检查一次菌丝生长情况,约经 30天的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袋。 袋栽金针菇在搬动栽培袋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搬动的容器及培养架上要垫上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培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老鼠、蟑螂等为害,造成塑料袋破损,引起杂菌从破口处侵入滋生,降低成品率。 若遇到高温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室内的通风降温,防止高温影响菌丝生长发育。 出菇期的管理:A栽培场所的选择:一般通风好,洁净的、蔽荫条件好,干燥的场所都可以用来栽培金针菇,但要注意附近场所的影响,防止螨类和杂菌 10、侵入栽培房发生危害。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室内可设放栽培架,架子每层间距 4550 厘米,设35 层,以菇的伸长不受限制和操作方便为准。 B催蕾期管理:当菌丝长满袋后,要及时搬到适温的栽培室,进行催蕾管理。 普通袋栽缺乏通风、调湿等设备,在自然条件下搔菌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原基,因此一般不搔菌,采用增大接种量的办法,使菌丝尽快布满培养基表面,以求达到简化工序、缩短培菌时间和提早出菇的目的,这样第一潮菇可获得较高产量。 催蕾期的管理是先把栽培袋的棉花塞和套环去掉,再把塑料袋上端部分完全撑开,恢复原来的圆筒状,接着在塑料袋口上覆盖报纸,并在报纸上喷水调湿。 催蕾阶段除了喷水调湿外,还要加强通风和栽培场所的温、 11、湿度管理,为高产栽培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金针菇子实体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 1018,以13为最适,温度低菇蕾不易发生;温度过高,子实体也难以形成,且易干枯。 因此催蕾期栽培房的温度应控制在 1214,若过低则应采取措施加温,过高要想方设法降温。 此阶段还要求菇房的空间相对湿度为 85%95%,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每天需向地面和报纸上喷水 12 次,温度高时要多喷水调湿,温度低时可少喷些水,晴天需多喷水,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水,但喷水时千万不能让培养料积水,否则易引起菇蕾腐烂。 该时期要加强通风,保持栽培室内空气新鲜,且有一定的散射光刺激,这样经过 34 天,袋内培养基表面会出现琥珀色的水滴,菇蕾即发生。 C出 12、菇阶段的管理:当菇蕾形成后,不要急于把报纸取掉。 这样金针菇子实体开始生长,要保持栽培室黑暗,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使子实体生长整齐,得到菌柄长、菌盖小、色泽浅、肉质脆嫩的优质金针菇。 袋栽金针菇因塑料袋口直径大,水分极易蒸发,所以报纸从袋口撑开直至采收都要覆盖着,既便于喷水管理,保持湿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又能遮光。 金针菇子实体生长阶段栽培室的温度高低,对金针菇的品质影响很大。 当室温 1016时,适合其子实体生长,若温度降至 58,子实体生长缓慢,但菇体洁白圆整,质量好;若温度超过 18,子实体生长细弱,易开伞或干枯。 该阶段在管理上还要注意通风降温,控制栽培室的相对湿度 13、在 85%90%之间,调湿时水不能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只能在空间、地面和报纸上喷水。 子实体接近采收时,控制相对湿度为 80%85%,以使子实体较为干燥发白,于加工或贮存。 采收:金针菇供食用的部位是清脆、黄花菜般的菌柄,故菌柄长而嫩则为优质品,其采收一般是以菌盖开始展开,开伞度 35 层时,菌柄长度 15厘米左右为最适时期。 采收时,一手握住菌袋,一手轻轻按住菇丛拔下即可。 若菇柄基部带有培养基质,用小刀切整齐。 采收后要立即进行搔菌,即是把原来接种块上的菇头、死菇蕾及其老菌块全部挖去,并把袋口表面培养基加以搔理,以利于第二批菇蕾的形成。 若遇到1015 天后还未见菇蕾,可以在培养基上喷少量清水,但不能过 14、多,以免引起袋内积水,造成菌丝残废或杂菌滋生。 采取这种方法可以使菇蕾早些形成,一旦菇蕾形成之后,就要停止在培养基上喷水。 一般袋栽金针菇可采收 34 潮菇。 以棉籽壳为培养基的,从催蕾至第一潮菇蕾产生,约需一周左右,从菇蕾期至采菇需 1215 天,第一潮菇采收完毕至第二潮菇蕾出现需 810 天,菇蕾出现采收 1012 天。 整个栽培周期约需 3个月。 至木屑、甘蔗渣培养基的栽培周期约需 70天。 袋栽金针菇的产量多集中在第一潮,第一潮的产量约可占总产量的 60%以上,第二潮为 20%左右,白色品种的产量多集中在第一潮,第二潮甚少。 因此在栽培上要特别注意栽培前期的科学管理,从而使栽培获得高产稳产。 专利查询。金针菇栽培新技术
相关推荐
1、品菇的培养菌柄定向延伸培养法有商品价值的金针菇不是开伞、有绒柄的野生正常子实体,而是不开伞、柄长、色浅的长柄菇。 试验研究证明,床栽商品金针菇的成因主要是环境适宜时,量抑制了菌盖开伞,促进菌柄徒长所致。 单纯调节光照,即是在全黑暗条件下也培养不出不开伞、柄长的商品菇。 因为金针菇在黑暗条件下,只要空气新鲜,仍然可长出开伞、柄短、产孢的正常子实体。
1、、发苗后期南丝生长缓使,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 (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 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 1:(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 菌丝长入料面 3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 (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 18,以 22宜。 二
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氢气的化学性质,并进一步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结论: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 实验:点燃 氢气跟空气的混合气。 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有 1个小孔的小铁筒,用火柴杆堵住小孔
、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 同一种物质的是 、甲醇、 CH4 、酒精、 C2H5OH 、沼气、 CH4 、煤气、 CO 、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的是( ) +2HCl===ZnCl2+H2↑ +O2 2CO +CO2 2CO +O2 2CO2 ,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 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