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

1、、发苗后期南丝生长缓使,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 (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 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 1:(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 菌丝长入料面 3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 (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 18,以 22宜。 二、菌丝未满袋就出笼1、原因秋季栽培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 2、对策根据各地月平均温度适时栽培,确系低温栽培的,要加温培菌,发菌温度维持在 18以上。 三、料面出现大量气生菌丝(白色棉状物)1、原因(l)搔菇后,出菇室温 2、度高于 13,影响菇蕾形成。 (2)出菇室通风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偏高。 2、对策(1)进入出菇管理期后,温度控制在 10可快速诱导出菇。 (2)出菇室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90%左右,每天定时通风,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 四、不显蕾1、原因(l)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 (2)出菇室温度偏高,空气干燥。 (3)通风不足,量过大,光照弱。 2、对策(l)培养料干燥的可向料面喷 18水,量不宜过大,以喷后不见水滴为宜。 (2)通风降温,喷水增湿,使温度维持在 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 85%(3)加强通风,增加散射光照,诱导形成菇蕾。 五、l)未搔菌,老菌种块上先形成菇蕾。 (2)袋筒撑开过早,引起料面水分散发。 2 对象(1)通过搔菌,将老菌种块刮掉,同时轻轻划掉料面菌膜,减少表面菌丝伤害,有利于菌丝恢复。 同时,做好温、湿、光、气四要素的调节。 (2)待料表面有原基现出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失水。 六、期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空隙,出现侧生菇。 下均匀一致,料贴紧袋壁。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