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内容摘要:

、危害症状稻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色,幼叶片、叶鞘上有透明黄白色虚线状条斑。 苗期发病分蘖减少,且不能抽穗;孕穗后发病,仅在倒一叶或其他叶鞘上出现黄白色条斑,发病迟的多出现包颈穗、穗小、空瘪粒多、结实率不高。 二、预防措施粳稻一旦发生矮缩病,很难治愈,应积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 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育相对发病轻的品种,减轻发病率。 理调节水稻播栽期,使粳稻易感率高的生育期避开传毒昆虫的迁飞高峰期。 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初期早发、中期健壮,增强抗病力,减轻危害。 时清除田边杂草,减少叶蝉栖息的场所。 足基肥,早施追肥,不盲目偏施氮肥,防止贪青迟熟,减少诱虫量,提高抗病能力。 做到薄水插秧、浅水灌溉,减少黑尾叶蝉卵的自然寄生率。 住黑尾叶蝉的两个迁飞高峰期进行防治,用 3%呋喃丹颗粒剂 斤,拌干细土 20 公斤,在稻谷播种后撒施在秧板上;在秧苗露青后,每 667 平方米(1 亩)用 50%混灭威乳油 100 毫升、20%叶蝉散乳油150200 毫升,兑水 4050 公斤,均匀喷雾,每隔 57 天防治一次,连喷两次。 在大田苗期要经常深入田间,不断检查稻田黑尾叶蝉的发生数量,适时适量用药防治,每 667 平方米用 25%吡蚜酮 20 克,兑水 4050 公斤,均匀喷施,效果显著。 粳稻生长期间,也应时刻注意黑尾叶蝉的发生情况,及时杀灭带毒介体,以杜绝病害发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