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苏杂3号内容摘要:
2、05 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2、整枝及施肥。 蕾期(棉苗 9 叶左右)及时去除公枝和芽眼,后期整除空枝和赘芽,保持棉株较好通透性,防止烂铃。 适施基肥,巧施苗肥,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基肥每亩开沟深施 45%复合肥 15 公斤。 苗肥在移栽活 3、棵后对发苗较差的田块,每亩用薄水粪或碳铵 15 公斤对水 750斤浇施。 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 6 月底至 7 月上旬、棉花开花初期施用,每亩用菜饼 40斤、45%复合肥 10 公斤、尿素 5 公斤开沟深施;第二次在棉株结住 2 个左右大铃时,每亩施尿素 15 公斤,盖顶肥在打顶后 1 周左右每亩施尿素 期结合治虫,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溶液或 2%尿素溶液 2。 3、全程化控。 一般蕾期每亩用缩节胺 对水 300 公斤整株喷洒;开花期结合花铃肥的施用每亩用缩节安 整株喷洒;打顶后 1 周每亩用缩节安3封边心。 具体用量据当时棉花长势和气候确定。 4、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做好虫情调查与测报。 苗、蕾期重点抓好蚜虫、盲蝽蟓和红蜘蛛的防治;中后期主要抓好红蜘蛛、斜纹夜蛾的防治;三、四代棉铃虫、红铃虫如基数大,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用药防治。 专利查询。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苏杂3号
相关推荐
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D.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18. 下列最能说 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
2、杂草重的可用 3%世玛乳油每亩 2530 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长残效除草剂氯磺隆、甲磺隆在麦田使用后易对后茬棉花、花生、玉米等作物产生药害,应禁止使用;2,4酸类除草剂对双子叶作物极为敏感,易造成药害,因此在花生等作物种植区,应避免使用。 3搞好病虫药剂防治。 近年来
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诗歌鉴赏(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 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 ,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 ,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 ,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 ,沉吟应劫迟 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 术语。 ?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 ) 答
2、5 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反应时,产生最强的爆炸,此时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 ) % % % % 1molCH4 与 Cl2 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 Cl2为 ( ) CO、 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质量为 ,当其缓慢经过无水 CaCl2时, CaCl2质量增加。 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为 ( ) ,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 ) HNO3反应 HNO3混合共热
2、特色、有市场竞争性,定名为九七香号。 二、选育结果、产量表现九七香号于年育成后,至今在本省的广州市郊、雷州、梅州、中山、湛江、惠阳、粤北及江西省吉安等地累计示范面积达万亩。 年晚造参加广州市区试,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三,比巴斯马蒂增产公斤以上,与香丝苗号相比略增产。 该品种在增城及各地试种一般每亩产量公斤,高产的可达公斤,深受农户的好评。 、农艺性状九七香号是早籼香稻中熟品种,全生育期早造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