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xx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以下对 O CO SO 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 2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是氧化物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 B、根据 O CO SO MnO2四种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 O CO SO MnO2四种物质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解: A、氧气是由氧分子 构成的, CO SO MnO2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 O CO SO MnO2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均含有 2个氧原子,而不是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 O CO SO MnO2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 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宏 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发射 “ 神舟五号 ” 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R+2CO 2+4H2O,则 R的化学式为 ( ) A. N2 B. NO C. NO2 D. N2H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 3R+2CO2+4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 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 R物质的化学 式. 【解答】 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N2O4 3R+2CO2+4H2O,反应前后 C、 H、 N、 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2 2 H原子 8 8 N原子 6 0 O原子 8 8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 X的 3个分子中含有 6个 N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 2个 N原子构成,物质 R的化学式为 N2; 故选 A 【点评】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银用于制作导线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项正确. 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6.乙酸乙酯( 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对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酸乙酯由 14种原子构成 B.其中碳、氢、氧 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 16 C.其式量为 88g/mol D.其一个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 4: 1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A.根据乙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式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乙酸乙酯是由乙 酸乙酯分子构成的, 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 1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 ):( 18 ):( 162 ) =6: 1: 4,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式量的单位是 “1” 而不是 “g/mol” ,通常省略不写,其式量为: 124+18+162=88 ,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 4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 4: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 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CH4+O2 CO2+2H2O B. 2KMnO4 K2MnO4+MnO2+O2↑ C. CaCO3+H2O+CO2→Ca ( HCO3) 2 D. CuSO4+2NaOH→Cu ( OH) 2↓+Na 2SO4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 “ 多变一 ”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CH4+O2 CO2+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 2KMnO4 K2MnO4+MnO2+O2↑ ,该反应符合 “ 一变多 ”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 CaCO3+H2O+CO2→Ca ( HCO3) 2,该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D、 CuSO4+2NaOH→Cu ( OH) 2↓+Na 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 “ 多变 一 ”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含大量氧气,所以可判断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 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 C.臭氧( 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 10~ 50km的高空 D.空气是由多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 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 C、稀有气 体主要包括氦、氖、氩、氪、氙等; D、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解答】 解: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错误; B、 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正确; C、稀有气体主要包括氦、氖、氩、氪、氙等,臭氧( O3)不属于稀有气体,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 19.如图是 “ 尾气催化转换器 ” 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 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有单质参加 B.反应中原子可分的 C.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 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2个 【解答】 解:去除干扰粒子得图: A、由上述图示可知,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 A不正确;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 B不正确; C、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 C不正确; D、反应前后都有 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 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20.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 存在; 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 【解答】 解: 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涂上盐酸中和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 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判断. B、电器着火应该使用干粉灭火器;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 NaOH 溶液和盐酸都具有腐蚀性. 【解答】 解: A、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故此选项错误. B、电器着火应该使用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此项错误;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此项正确; D、浓 NaOH 溶液和盐酸都具有腐蚀性,所以做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有效或高效的处理措施,是正确处理事故的依据和保障. 22.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金属镁能在二氧化 碳气体中燃烧 C. C、 CO、 CO2都具有可燃性 D. CO和 CO2都是有毒气体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的单质和的氧化物的性质分析判断.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解答】 解: A、碳具有可燃性,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错误; B、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正确; C、 C、 CO都具有可燃性, CO2不具有可燃性,错误; D、 CO是有毒气体, CO2不是有毒气体,错误. 故选 B. 【点评 】 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全面,可根据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2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考点】 利用。上海市徐汇区20xx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204(小麦) 1品种来源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亲本组合:石 6021997 年报审单位: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审定时间:2002 年 9月审定通过2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 成株株型紧凑,株高 73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 穗粒数 35个,千粒重 40g,容重 779g/l。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38天左右。 分蘖较强,抗倒较强,抗寒性好,熟相较好。
1、者到山东的德州、济阳、临沂、青岛等地专访农户了解到,许多农民这几年种花生虫害严重,产量一直难以提高。 在这里笔者针对造成花生减产的几个主要原因,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尽量不要重茬连作花生也是忌重茬的作物,最好进行轮作换茬。 在青岛、济阳有些地区不少农民已连种花生六、七年,病害多、产量低,有的一亩地只产 100 公斤左右。 对没有闲地换茬的农田,在多年种花生的地块
1、年二化螟越冬死亡率较去年提高,冬后基数低于去年,但仍然较高,加上气候适宜和优质水稻品种扩大均有利于水稻螟虫发生为害,一代二化螟在我省稻区将呈大发生的态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各地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组织防治工作,迅速开展虫口夺粮行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认清形势,加强组织领导去年冬季,我省遭受冷冻冰雪灾害,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稻螟虫越冬死亡率高于去年
原子 —— 氧原子 ——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在一定条件下 A 和 B 反应生成 C 和 D,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若 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 D的质量为 ____g。 12.( 6分)将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 请你参与下列有关分类问题的讨论。 ( 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在 Ba、 H、 O、 S 四种元素中任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