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黄萎病应着重增强棉花体质内容摘要:

2、一步衰老,最终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率几乎都是百分之百,但只要是发病较晚而且局限在下部叶片,对棉花产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当前抗耐黄萎病的品种不少,只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持棉株体质健壮,对棉花黄萎病是不难控制的。 这些措施包括:保持较深的耕作层、安全使用除草剂、施足底肥,使根系健壮发育;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以削弱病菌;增施钾肥,增强棉株抗病能力;花铃盛期满足水肥供应,不使棉株超负荷结铃等。 纵观几个棉花黄枯萎病的易发病期,都是由内虚外感两方面的因素引发的。 第一段:出苗后,子叶中贮存的养分已用完,棉苗的根系尚未建成,一旦遇到低温、地湿、土硬、除草剂危害、速效养分匮乏等,极易诱发病害;第二段:6 月 3、中下旬,棉花由营养生长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棉株即将开花,对养分的消耗突增,而发达的根系尚未建成,如遇多雨、低温、地湿、干旱、土壤板结、缺钾等不利条件,又极易诱发病害;第三段:8 月中下旬,此时中下部已结铃,大雨后土壤速效养分被淋溶,棉株已极度虚弱,如养分供应一旦中断,或养分不平衡,又会诱发病害。 所以当前控制黄萎病的着重点应是增强棉花体质。 实践证明:对发病轻的棉田和刚发病的棉田,或点片发病的棉田,喷施 鱼蛋白有机叶面肥和克黄枯都能起到较好地控病作用,两种制剂都含多种营养成分,缺钾地再加喷钾效果更好,可增强棉花体质,提高棉株抗病耐病能力,延缓病害的发展。 黄萎病症状表现在叶片,受害最重的则是茎秆内部,喷洒杀菌剂和助长剂则很难奏效。 喷施制剂主要着眼于保护未发病的叶片和棉株,控制刚发病的叶片和棉株,延缓其发病和扩大病情。 至于对病入膏肓的棉株要求喷药后起死回生,或者病叶喷药后完好如初则是不可能的。 现在立即采取措施还不晚,对轻病地和刚发病地只要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将黄萎病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对产量造成大的影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