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黄萎病应着重增强棉花体质内容摘要:
2、一步衰老,最终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率几乎都是百分之百,但只要是发病较晚而且局限在下部叶片,对棉花产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当前抗耐黄萎病的品种不少,只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持棉株体质健壮,对棉花黄萎病是不难控制的。 这些措施包括:保持较深的耕作层、安全使用除草剂、施足底肥,使根系健壮发育;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以削弱病菌;增施钾肥,增强棉株抗病能力;花铃盛期满足水肥供应,不使棉株超负荷结铃等。 纵观几个棉花黄枯萎病的易发病期,都是由内虚外感两方面的因素引发的。 第一段:出苗后,子叶中贮存的养分已用完,棉苗的根系尚未建成,一旦遇到低温、地湿、土硬、除草剂危害、速效养分匮乏等,极易诱发病害;第二段:6 月 3、中下旬,棉花由营养生长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棉株即将开花,对养分的消耗突增,而发达的根系尚未建成,如遇多雨、低温、地湿、干旱、土壤板结、缺钾等不利条件,又极易诱发病害;第三段:8 月中下旬,此时中下部已结铃,大雨后土壤速效养分被淋溶,棉株已极度虚弱,如养分供应一旦中断,或养分不平衡,又会诱发病害。 所以当前控制黄萎病的着重点应是增强棉花体质。 实践证明:对发病轻的棉田和刚发病的棉田,或点片发病的棉田,喷施 鱼蛋白有机叶面肥和克黄枯都能起到较好地控病作用,两种制剂都含多种营养成分,缺钾地再加喷钾效果更好,可增强棉花体质,提高棉株抗病耐病能力,延缓病害的发展。 黄萎病症状表现在叶片,受害最重的则是茎秆内部,喷洒杀菌剂和助长剂则很难奏效。 喷施制剂主要着眼于保护未发病的叶片和棉株,控制刚发病的叶片和棉株,延缓其发病和扩大病情。 至于对病入膏肓的棉株要求喷药后起死回生,或者病叶喷药后完好如初则是不可能的。 现在立即采取措施还不晚,对轻病地和刚发病地只要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将黄萎病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对产量造成大的影响。 专利查询。控制黄萎病应着重增强棉花体质
相关推荐
硫酸铜废液充分反应后,为了得到纯净的铜粉,Ⅰ的主要步骤是。 ③在“氧化铜” (含少量铜 )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该过程有关的是。 A. 2Cu+ O2 2CuO B. 2Cu+O2+2H2SO4 2CuSO4+2H2O C. Cu + H2SO4 CuSO4 + H2 ↑ D. CuO + H2SO4 CuSO4 + H2O 三、 (本大题 2小题,共 20分 ) 20.
1、饭的香味更加浓郁如同水果,铁、锌含量更高,不必再补充其他营养品,一切都可以通过对水稻基因进行分子设计实现。 日前,笔者从“作物分子设计与创新”专题研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正在搭建庞大生物信息基础平台,确保优质基因“一击必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表示,以水稻为例,口感软而糯的粳稻更受青睐,人们也希望米饭香味更加浓郁或者具有“果味”等特殊香味。 而且米饭中如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更高
2、先决条件。 但使用不当,也只是有害而无利。 春播玉米从拔节期开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孕穗到抽穗达到盛期,开花到灌浆期又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 孕穗到灌浆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栽培上要实行“三追肥,三浇水,三中耕”。 在拔节开始后进行第一次穴追肥,并适时中耕。 在孕穗开始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并中耕。 在灌浆时进行第三次穴追肥,这三次追肥总量以不超过 30公斤为宜。
包围着豫西南平原上的庄村、城镇。 突出县城水泥森林的“重围”,“落荒”而逃入乡野冬麦领地,我有一种踏实的“归属感”。 这时期的冬小麦正值“童年时代”,一 身稚气,满目清新,纤尘不染。 阳光普照的清晨,冬麦叶子上的众多露珠,水晶般闪亮,如秋夜天河里的星星;在暖和的午后走进麦田,微风中泥香与禾香扑面而来,极易让人产生“春暖花开”的错觉。 那高两寸许的麦苗儿,以浅绿、细密、匀称的垄行“刷新”了原野。
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 50%的财政补贴。 2020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 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 这款房屋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