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玉米套种效益好内容摘要:
1、益可观辣椒与玉米组合套种是一种非常好的套种模式,二者相得益彰。 2007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大丰村张集勇在种植辣椒的同时套种玉米,每 667 平方米辣椒产量 2600 千克,产值 5200 元,玉米产鲜穗 612 千克,产值 2200 元,总产值达 7400 元。 病虫害少辣椒一般在生长前期易被病毒病所侵染,春玉米播种早,生长快,能减少蚜虫传播的病毒病。 高温高湿天气,辣椒易落花、落叶、落果,玉米强大的根系吸水抗涝,宽大的叶片遮阳调温,使共生辣椒免受高温高湿,形成一个有利于辣椒生长的小气候,可控制辣椒的“三落”发生,减少病毒病及日灼病的发生率。 到辣椒坐果期,玉米开始抽雄散粉,烟青虫进入产卵盛期;喜欢 2、吸食花蜜,产卵于玉米株上,有利于集中而有效地消灭烟青虫。 用水节约辣椒栽植后不久即进入温度较高、日照强度增强和辣椒、玉米旺盛生长发育时期,除需肥需水量随之增加外。 而两种作物共生时期需水特性基本相同,只要按照辣椒的需水特性进行灌水就能满足玉米的需求,可减少浇水次数。 营养互补。 玉米以需氮素为主,而辣椒则需全营养,两作物套种对土壤营养的利用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只要按辣椒的需肥特性施肥就可基本满足玉米的需求。 减轻涝害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生育过程中需水量和叶面蒸腾量均大,如若遇到降雨过多造成田间积水时,玉米可以减轻涝害对辣椒的影响,减少辣椒因涝害形成的死株。 降低日灼玉米为高光效作物,生育过程中需要强光照 3、才能生长发育良好,与辣椒套种时,由于辣椒株矮,给玉米留下的空间多,使玉米接受更多的光照;处于良好的通风环境,与单种玉米相比,所结果穗更大、更饱满。 容易栽培因为上述一些特点,使得辣椒玉米套种的栽培技术较简单。 玉米可选用糯玉米或甜玉米,以采收嫩果销售为主。 辣椒应选耐旱和耐荫的品种。 辣椒播种时间一般为 23 月,于 3 月下旬到 4 月上中旬移栽。 定植移栽前 12 天喷 600 倍液病毒 A 预防病毒病。 定植后,播种玉米。 在辣椒的行间或两株之间播种玉米。 可直播,也可先将玉米播在营养杯(块)中,出芽后再选择健壮的苗子移栽。 一般辣椒 667 平方米栽 25003300 株,玉米株数与辣椒相同或减半。 田间管理以辣椒的生产为主,玉米基本上不需要另行管理即可生长良好。 对辣椒病毒病可用病毒 液或菌毒清 200300 倍液喷雾防治。 疫病可用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灌根处理。 蚜虫和螨类可经常性使用阿维菌素等药剂预防。 玉米条斑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黏虫可喷洒 90%的敌百虫防治。 玉米螟可用 48%乐斯本乳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专利查询。辣椒玉米套种效益好
相关推荐
一个小灯泡灯丝断了,其余的小灯泡 (填“发光”或“不发光”)。 率用电器,如电炉、空调等,在使用插座时,有时会烧坏插座,有经验的电工只需将原来的钢制插头更换成铜制插头,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是因为铜制插头的电阻比钢制插头的电阻 ,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现将该小灯泡接在 12V的电源上。 为使其正常发光,应 联一个 Ω 的电阻。 “ 220V
③经营者只要诚实就能成功 ③经营者要尊重和维护消赞者的台法权益 ④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原则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或以上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案表内。 少选且正确的得 1 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能得分。 ,平时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叮嘱几句
2、5 天左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这时开始对菌块进行第 1 次通风。 通风后菌块上菌丝生长迅速,变得粗壮。 当菌块表面菌丝浓白,看不到培养料颗粒时,而且包内菌块上出现零星褐色转色点时,就要及时打开塑料包,并把塑料平铺在培养架上,再将菌块放在塑料上,最后盖上一层塑料。 这时要及时提高菇房空间温度,白天控制在 1822,夜间结合开窗通风,最好能使温度降到 10以下,以造成较大的温度差。
2、的株型长相。 梭型长相春生一二叶露尖时进行追肥浇水,主要促进中部叶片的生长,使春生三、四片叶的面积增大,而上部和下部的叶片相对较小,小麦株型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型长相,基部节间拔得较长,分蘖旺盛。 这种株型在基本苗较少、群体偏小的麦田中,可起到增加分蘖和穗数的作用,从而提高早春阶段对光能的利用率。 但在群体较大或肥力较高的麦田,容易形成早期荫蔽,无效分蘖增多,麦脚不利落,会加重病害。
1、研人员对多个小麦品种的灌浆速度进行了研究,在小麦蜡熟末期千粒重为最大值。 之后 3 天开始收获,每千粒重平均每天减少 ,而到第 45 天开始收获,每千粒重平均每天减少 1。 若每亩按 35 万40万穗、每穗 35 粒计算,千粒重每降低 1 克,每亩减产 1315 公斤。 研究表明,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为适宜,因为小麦在乳熟期,茎叶的营养物质急剧向子粒内运转,进人蜡熟期后已减缓,到了蜡熟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