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的培植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品种除有大叶苦丁、小叶苦丁之分外,目前尚无标准的科学分类。 数量上,野生较多,家种较少。 因此,可以说,苦丁茶的繁殖过程是野生家化的过程。 通常采用播种、扦插、嫁接方式进行繁殖。 一、播种育苗。 苦丁茶蒴果椭圆形,果实每年 11 月份左右成熟(海拔高低而异),成熟时果皮呈黑色。 将成熟的果实摘下堆沤数日(注意发烧)后放入水中搓洗,去掉果肉和皮,再将洗净的种子阴干后用湿沙贮藏(河沙不可太干或太湿),翌春筛出播种。 播种时可用 根粉对水浸种,也可不作浸种处理。 苗地以透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以半阴半阳的位置为佳。 播种前,先将土地整细刮平,5 尺开厢(畦),再将种子高密度地撒播于厢上(以种子不 2、重叠为准),然后盖 1 厘米厚的细泥,浇透水,即完成播种。 播种结束后,用地膜拱状覆盖,四面封实(与水稻育秧相同)。 此后,注意随时检查温度与湿度。 温度高时,可将拱棚两头敞开通风;湿度不足时,揭去拱棚膜浇水。 幼苗长到 10 厘米高后,选择连阴雨天气移栽。 此法的优点是育苗便利,但种子难寻。 二、扦插育苗。 在笔者所处的山区,插穗主要来源于并不多见的野生苦丁茶树。 苦丁茶的扦插虽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人们通常偏重于选择春季二三月份进行。 由于苦丁茶木质坚硬,脱水较快,穗条须现插现采,不宜久放。 老枝嫩枝均可用作插穗。 本着老枝稍长,嫩枝稍短的原则,插条每枝剪成 12米长为宜。 扦插前,先用 根粉对水浸泡(按生根粉使 3、用说明),老枝浸泡时间稍长,嫩枝浸泡时间稍短。 扦插时,插穗入土部分约占插穗长度的3/4,露面部分约占 1/4。 同时,露面部分须保留两片叶子,每片叶子又须剪去一半。 扦插结束后浇透水,进行地膜拱棚覆盖(覆盖方式及管理与种子育苗相同)。 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情况看,扦插成活率都在 30%以下水平,且扦插苗根须太少。 也就是说,要通过扦插方式大规模发展苦丁茶种苗仍不现实。 三、嫁接育苗。 采取嫁接方式繁殖苦丁茶苗须两年才能出苗,周期长,但出苗率高。 砧木以小叶女贞为佳,大叶女贞亦可。 头年用大叶或小叶女贞种子播种培育砧木进行移栽,次年春初采用枝接法进行嫁接。 嫁接发芽率的高低,除嫁接技术的高低条件外,还在于嫁接 4、时间的把握和穗条的采集。 首先,在嫁接时间方面,因海拔高低、气候冷暖而异,基本要求是春气动,草萌芽时动刀嫁接。 笔者苗圃场所在地海拔为 1440 米,每年的苦丁茶嫁接都定在农历二月初一到二月二十之间的 20 天内完成,发芽率都在 90%以上。 其次,接穗采集也很关键。 苦丁茶多芽,且芽苞再生能力很强。 接穗以未萌芽的一年生枝条为佳。 在无法采到这种枝条的情况下,已萌芽的一年生枝条仍可用作接穗。 即使碰掉了芽苞,嫁新后仍会再次萌发。 但苦丁茶木质坚硬,脱水较快,所以,嫁穗采集的关键是保鲜,最好是现接现采。 在没条件保证现接现采时,一般采取摘叶保鲜法使穗条保鲜。 即当穗条从母树上剪下后,立即摘去叶片,再将已被摘叶的穗 5、条打成小捆用湿稻草包扎,放入室内阴凉处待用(可保鲜 7 天以上)。 苦丁茶嫁接后发芽较快,15 天后可见分晓。 那时,则须勤于锄草、浇水、抹芽(砧木上所发之芽)。 若有病害情况,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对水喷施。 接穗的新芽可保留 2 根。 新芽长到 20 厘米高后,可用淡清水粪勤浇苗地。 由于苦丁茶幼苗期间高度密植,在连续干旱或连续阴雨期间易患白粉病及虫害。 可用托布津对以敌杀死喷之(按农药使用说明),既治病又杀虫,也可单独喷施敌杀死或托布津。 精心管理,嫁接苗当年可长到 50 厘米高。 四、苦丁茶栽培。 苦丁茶的定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接苗定植时,嫁接口上的胶布不解,挖窝稍深,两次覆土。 第一次覆土时,泥土盖到上嫁接口处,浇透水,踩实;第二次覆土时,将泥土盖到上嫁接口以上 8 厘米左右的位置,再浇水即可。 一年以后,泥土盖住的接穗部分长满根须,而原来的砧木却自然死亡,嫁接苗又还原为扦插苗,对苦丁茶的品质毫无影响,且长势茂盛,产量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