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初中化学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__。 乙栏: A、未在保护气中冷却 B、没有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 C、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D、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E、没有垫上石棉网 2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洗气: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 2)检验:证明 CO 中混有 CO2,装置内应盛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 H2时,气体应从装置的 ____端通入(填 A或 B,下同);若用排水法收集 O2 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____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______端通入。 26: 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氢气时,常混有氯化氢、水蒸气等杂质。 为证明并除去杂质,制得纯净干燥的氢气,问: (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应选择的以上装置及连接顺序是(填字母顺序) _________; ( 2)证明混有并除去氯化氢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3)证明混有并除去水蒸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7:化学药品有的有 ________性;有的有 ________性。 因此,不能用 ________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 ________;特别注意不得 __________味道。 28: 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时,可以滴加几滴 ________和几滴 ________,能观察到 ______色沉淀。 该沉淀物是 ________。 29: 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时,可以滴加几滴 ________和几滴 ________,能观察到________生成。 该沉淀物是 __________。 30: 如下 图所示: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甲 乙 丙 丁 乙 丁 第一章 空气 氧 一:空气填空 1:在钟罩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 a:钟罩内水面上升约 1/ 5 体积 , 而不是全部 b:燃 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 c:有大量白烟生成 . 这个实验说明了。 在此实验中,如果把燃烧的红磷放入钟罩里时,发现有少量气体从钟罩底部冒出,则测定的结果会 (填偏大或偏小),如果像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2: 如果是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A 瓶中水位上升。 3: 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曲 组成的结论。 4: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 约是: 、 、 、 、。 稀有气体 包括。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两大类。 气体污染物有: 、 、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 和 工厂的。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6: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工业用的氧气,一般存放在 色的钢瓶中。 7: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物名称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后 碳 硫 磷 铁 蜡烛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在瓶底装水或铺沙的原因: 8: 化合反应: 9: 氧化反应 : 10: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 医疗、登山、潜水、航空、宇航( 2):支持燃烧 .( 3):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 化剂等。 三:氧气的制法 11:实验室制法:所需药品 或 反应物 颜色 状态 化学方程式 氯酸钾 高锰 酸 钾 12:催化剂: 注意 ( 1) “ 改变 ” — 包括催 化剂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两种情况。 ( 2) “ 没有改变 ” — 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包括反应进行时)都没有改变。 ( 3) 不能说某物质是催化剂。 要讲明某物质在某具体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主要分为以下 8步 ,请你按操作顺序写出来: (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 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用 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 5)给试管加热;( 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 ( 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第一章单元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 ) A氧气在常温时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B 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 镁带是银白色的固体。 (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 ) A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 磷 B 硫 C 铁 D 碳 ,能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 ) A 氮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 ( ) A 氧气可用于炼钢。 B 液氧可做火箭发动机里的助燃剂。 C 氧气可做气焊时的气体燃料。 D 可供登山、潜水、航空等缺氧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呼吸。 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 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是( ) A 硫 B 木炭 C 红磷 D 蜡烛 9.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A 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 氧气不 易溶于水。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 氧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能迅速制得氧气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 氯酸钾加速了高锰酸钾的分解。 C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 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易分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只有跟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B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的过程是分解反应。 C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 凡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冒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1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 供给的氧气减少。 B. 供给的空气增加。 C 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1 下列不属于缓 慢氧化的是( ) A 金属的锈蚀 B 食物的腐败 C 酒精的挥发 D动植物的呼吸 1 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自燃 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 都很剧烈。 C 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D 都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二.填空题 1法国化学家 __________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 _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致是 ________78%, ________21%, %,%,其它气体和杂质的体积分数是 ________。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________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________色火焰。 且生成无色 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________,该气体能使 _____________变浑浊。 1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加热 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 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时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它是此反应的 ________剂,起 ________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燃是由 _________引起的 __________。 白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2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报告。 (1)实验所用仪器: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操作步骤: A先用砂纸将铁丝磨成光亮的 ________色。 B在一根火柴杆上绕成螺旋状。 C点燃火柴杆,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3)。 反应现象 ( 4)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是为了防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三 实验题: 以下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23: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24:实验仪器主要有:铁架台 (带铁夹)、导管、单孔橡皮塞、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玻璃片等。 25: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 __________倾斜,这是为了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这是为了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集气瓶中注满水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表 明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 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