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杂67(水稻)内容摘要:

2、著增产,由于该组合米质较优,深受农户欢迎。 19961999 年在新兴县连续 4试种 1300 多量 中高产的达 998 年晚季在广宁县种植,平均单产为 999 年在龙川县示范种植 40比当地推广种显著增产。 培杂 67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至 1999 年底己累计推广种植 杂 67 属感温型中迟熟组合,熟期与汕优 63 相当,早季全生育期 129d,晚季118d。 株高 110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弱,叶片硬直,叶色青秀,抗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 每穗总粒数 160200 粒,结实率 80%左右,千粒重 19g,早造米质外观一级。 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 94%),中感白叶枯病(全群抗性比 7级 3、),大田种植表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轻微。 肥田可达 上。 培育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地区及技术栽培技术要点:a)种子消毒与打破体眠期。 培杂系列组合均具有一定的休眠期,培杂 67 也不例外,特别是春制晚用的新种,最好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一致,杜绝种子带病。 b)培杂 67 分蘖力稍弱,千粒重小,要发挥其高产潜力,栽培时宜施足基肥,早追肥。 创高产苗架要在保证其原有大穗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穗数,需插足基本苗 90 万120 万/必须培育壮秧,早施肥,促蘖早发。 c)够苗后多露轻晒,控制高峰苗数,适施中期肥(穗粒肥),在晚季低温条件下,后期叶片易早衰,要保持田间的湿润。 在早季种植植株稍偏高,高肥水 4、平条件下种植时须防倒伏,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有良好效果。 d)晚季翻秋栽培秧龄不宜太长,以 182宜,以防早穗影响产量。 应加强纹枯病、稻飞虱、稻曲病和黑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制种技术要点:培矮 64S 具有花时集中、柱头外露率高等优点,但其柱头小,柱头活力下降快,颖花开放时间短,张颖角度小,对九二 0特钝感等特点,给制种高产带来一定困难。 父本 粒重小,穗大粒多,分蘖力较弱,花粉量大,穴开花历期长,对九二 0反应一般。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技术措施。 两系杂交稻制种既要求有一个最佳抽穗扬花期,同时还要一个最佳安全幼穗分化期,以保证母本安全不育。 应结合各地气候条件以及历年制种经验,确定两个安全期,并合理安排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