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物理基本知识复习内容摘要:
持 相平 ,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相同。 连通器应用实例有: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三) 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 大气压的产生原因是:气体受到 重力 ,且有 流动性 ,故能向 各个方向 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 p0=ρ水银 gh == 103kg/m3 = 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 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水的长度为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 高度差不变 ,将玻璃管倾 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 3) 支持 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等于 760mmHg( 76cmHg)产生的压强,等于 10Pa 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 105帕斯卡。 大气压的特点是: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随着高度的减小而 增大 ,在海拔 3000米内 ,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 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一切 液体的沸点 随液体表面的 气压减小而降低 ,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应用是 高压锅。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有:抽水机抽水、用吸管 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 统称为 流体。 :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 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 ,机翼上下表面存在 压强差, 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 (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 2)海上行船要前后排成一字形。 ( 3)风中的雨伞随风上升。 风筝向上飞 ( 4) 乒乓球的上旋球、下旋球,足球的香蕉球 ( 5)喷 雾器 ( 6)风把衣柜吹开,把窗户吹开 ( 7)老鼠洞的空调系统 ( 8)吹纸实验,吹硬币实验 二、浮力 1.浮力: 一切浸入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竖直向上的力, 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 竖直向上 的。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液体或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物体在 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 沉; (2)F浮 G ,上浮 (3)F浮 = G ,全部浸入液体是 悬浮,部分浸入液体是漂浮 方法二: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 液 ρ物 下沉; (2) ρ液 ρ物 , 上浮 (3) ρ液 =ρ物 ,悬浮。 (不会漂浮) 3.计算浮力的方法有: (1)称量法: F浮 = G — F示 , (G是物体受到重力, 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 (2)压力差法: F浮 =F向上 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 =G 排 ==m排 g==ρ 液 gV排 阿基米德原理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向上的浮力,浮 力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4)平衡法: F浮 =G 物 ==m物 g==ρ物 V物 g(适合漂浮、悬浮 )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使船的平均密度变得小于水的密度。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实现下沉或上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使它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第二单元 电 磁 信息传递 专题五 电流 电压 电阻 一、电荷 ( 1)电荷:物体有了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 被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带的电荷是 正电荷(+ );被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上带的电荷叫做 负电荷(-)。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4)带电体既能 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 5)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摩擦起 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起电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 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1)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是: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2) 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来检验是否带电。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 电荷,符号是 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C)。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3)一 个电子带的电荷量叫元电荷,大小为。 二、导体和绝缘体 ( 1)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 2)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 3)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叫 半导体, 如 LED 电阻为零的物体叫 超导体。 ( 1)导体和绝缘体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它们没有绝对的界限。 ( 2)金属导电是因为有 自由电子 ,酸碱盐溶液导电是因为 有自由离子。 三、电路 一个基本 电路的构成是: 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电源: 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发电 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开关 :控制 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 消耗电能, 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 —— 传导电流, 输送 电能。 电路的工作状态分为:(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 2)、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通; 注意部分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要记住常用的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 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画实物图要(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 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电流分开的点和合拢的点)。 (5)在连 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电路分为串联和并联 ( 1)、把电路元件 逐个顺次连 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 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 个用电器因断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 2)把电路元件 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叫并联电路; 特点:①电 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 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 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 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四、电流 ( 1)电荷在导体中 定向移动 形成电流。 ( 2)把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 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 电源外部 ,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 正极流向负极; 在 电源内部, 电流的方向是 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 3)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是:① 必须有电源 ; ② 电路必须闭合(通路)。 (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 电流是表示 电流强弱的 物理量,用符号 I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 安培,简称安,符号 A。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 安( mA)和微安(μ A) ,1A=103 mA 1mA=103μ A 1A=106μ A 电流的测量: ( 1)用电流表;符号 A ( 2)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3)、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 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 串联; ( 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3) 选择合适的量程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4) 接线要正进负出。 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4)、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 I2 ( 2)并 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1 + I2 五、电压 ( 1)电压 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是 提供电压 的装置。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 2)电压的 符号是 U,单位为伏特(伏, V)。 比伏特大的有千伏( 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 mV), 1 kV= 103 V, 1 V= 103mV, 1 kV= 106 mV。 ( 3) 熟记的电压值: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② 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伏 ;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 36 伏 ;⑤工业电压是 380伏。 测量电路 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 V ,电压表内阻很大,相当于 一个断开的开关。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 ① 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 并联。 ②必须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③被测电压 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 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 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 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④电压表的 两个接线柱可 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1 + U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 U== U1 == U2 六、电阻 ( R) 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越大 ,则 电阻就越大 ,而通过导体的 电流就越小。 欧姆 (Ω) ; 常用单位:兆欧 (MΩ) ,千欧 (KΩ) ;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基本性质。 :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 注意: 电阻( R)与它两端的电压( U)和通过它的电流( I)无关。 :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的器件。 ①原理: 滑动滑片( P)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注意:没改变它自身的总阻值) ②作用: ; 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者各个电阻之间的电压分配关系。 专题 六 欧姆定律 ( 1) 欧姆定律是由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在 1826年通过大量的 实验归纳出来 的 ( 2)内容是: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3)公式: I = U/R R= U/I U=IR U 表示电压,单位是 伏特( V); 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 A) ( 4)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 R=U/I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 计算 导体的电阻而已。 ( 5)生活中,当电路出现 短路现象( 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 I=U/R 可知,因为 电阻 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 6)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其电流随电。20xx年中考物理基本知识复习
相关推荐
讯董事会主席兼 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 “ 互联网+ ” 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④ 简单地说就是 “ 互联网+ 传统行业=互联网 行业 ” ,显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⑤ 这样的 “ 互联网+ ” 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 “
2、玉米心或其他代用料。 使用的菌种应是经试验在当地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质菌种。 二、遮阳棚建造选择菜园、庭院或沙壤土质的地方建棚。 棚内挖长 20 米、宽 的畦,两畦为一棚。 畦中间留人行道,四周整实。 起拱时用直径4 厘米以上的毛竹对折成拱,然后用横竹加固,上覆薄膜并加盖草苫。 三、菌袋码放把长 30 厘米的袋子脱掉薄膜,按倾斜 75 度角码放菌袋,直至满畦。
能量; C、矿泉水中不含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馒头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 C. 【点评】要了解各种食物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搭配膳食,促进身体健康. 11.维生素 C( C6H8O6)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 C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 C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1: 1 C.维生素 C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⑤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⑥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 3)(一)失误: ① 1958 年总路线:“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大跃进:目标: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的长街漫行。 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 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凌乱。 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 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 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 他扔掉烟蒂,用桨 顶一下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