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体芽菜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种选择及采种:国外有一些蒲公英优良品种,如法国的厚叶品种,叶片大而肥厚。 我国主要采集野生的蒲公英种子。 采种时选择叶片肥大、叶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栽培,在夏季,待花托由绿变黄时,于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将花剪下,放室内后熟 1 天,待花序全部散开,再阴干 12 天,用手搓掉冠毛,晒干备用。 蒲公英的留种采集应有固定的种子圃地。 二、蒲公英肉质直根的培育:用作生产体芽菜的肉质直根可以到野外直接采集。 这样虽然比较经济,但肉直根不肥大,不能生产优质的体芽菜,建议人工培育。 择疏松肥活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种植地。 秋收后净园并结合耕翻整地。 每 115 分顷(亩)施 4000500 2、0 千克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翌年土壤化冻后按 宽做畦,待播。 土温达到 以上时开始播种。 在畦内开浅沟 23 厘米,沟距 10厘米、宽 10 厘米,踏实浇透水,将种子掺细沙,拌均匀,撒播于沟内。 覆土23 厘米,最后在畦的两边插上竹弓片,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持蒲公英萌发的最适温湿度。 种后约 912 天出苗。 幼苗出齐后,去掉薄膜并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促使苗子生长旺盛。 当蒲公英幼苗进入 23 片、56 片和 79 片真叶期时,应结合中耕除草分别进行 3 次间苗(间下的苗可上市),最后一次按株距 5 厘米、行距 10 厘米选壮苗定苗,间苗定苗后一般均需及时浇水,定苗后,每平方米追施尿素 1520 克,磷酸二 3、氢钾 68 克,结合追肥再浇一次水。 此期应防止徒长与倒伏,并结合中耕,及时除掉田间杂草。 公英定苗后很快进入莲座期,此期是为肉质根膨大打基础的关键阶段。 此后一段时间不浇水,直到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 蒲公英抗逆性和抗病较强,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清除杂草和肥水管理。 要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追肥。 也可采取叶面施肥的方式延缓叶片衰老。 播种当年不采收,以促其繁茂生长、肉质根粗大,以利来年早春生产出优质的体芽菜。 质根的收获最迟应于上冻前完成。 将挖出的根株进行整理,摘掉老叶,保留完整的根系及顶芽。 与此同时,应准备好贮藏窖,最好选择背阴地块挖宽 1,深 (东西延长)的贮藏窖。 将肉质根放人窖内,码好,高不 4、超过 50 厘米。 贮藏前期要防止温度过高而引起肉质根腐烂或发芽,贮藏后期要防冻。 三、据条件选择温度能稳定维持在 825的各种保护设施。 在设施内做好土厚 4050 厘米的栽培床,栽培基质用洁净的土壤或河沙等。 最后设施内用烟熏剂消毒。 栽前应将肉质根提前 1 天从贮藏窖内取出阴晾。 将蒲公英肉质根按长度分级。 然后按级别一沟一沟地码埋,码埋间距 23 厘米,埋人深度以露出根头生长点为度,码要整齐。 码埋完毕后立即浇透水,浇水后 23 天插小供棚、覆盖黑色薄膜。 栽后管理主要是设施内温湿度的调控。 一般床内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5%为好,温湿度的具体调控方法同一般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于幼叶生长主要靠贮藏营养,所以该期内不用施肥,高产的关键是培育粗大、肥壮和充实的肉质根,并且冬季合理贮藏,减少营养消耗。 叶片达到 1015 厘米时,用刀割取叶片,注意保护生长点,幼叶清洗后打捆包装上市。 收获一般应在清晨进行。 为延长市场供应期,可分期分批囤栽,这需要冷库等冷藏设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