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 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34=2+8+18+x, x=6,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1” ,不是 “ 克 ” ,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正常人的体液 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唾液( pH: ﹣ ) B.血液( pH: ﹣ ) C.胰液( pH: ﹣ ) D.胃酸( pH: ﹣ )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碱性溶液的 pH大于 7,且 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唾液的 pH接近 7,接近中性; B、血液的 pH大于 7,呈碱性; C、胰液的 pH大于 7,呈碱性; D、胃酸的 pH小于 7,呈酸性; 比较血液和胰液的 pH胰液的 pH大于血液的 pH,故胰液的碱性强;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于 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的是( ) A. H+、 NO3﹣ 、 CO32﹣ B. K+、 Na+、 SO42﹣ C. NH4+、 OH﹣ 、 SO42﹣ D. Fe3+、 H+、 Cl﹣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 A、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正确; 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种离子 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 Fe3+的水溶液黄色,不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2.已知牙膏抗菌剂 “ 三氯生 ” 的化学式为 C12H7Cl3O2,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氯、氧四种元素 B.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C.该物质中碳、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7: 3: 2 D.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 “ 三氯生 ” 的化学式为 C12H7Cl3O2,由组成来判断物质的类别,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及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 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 C、 H、 Cl、 O四种元素中组成的,则说法正确; B、因该物质是含 C元素的一类化合物,其性质与无机物差别较大,属于有机物,则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为 C12H7Cl3O2,碳、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2 : 17 : 3 : 162=144 :7: : 32,则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四元素的质量比: C: H: Cl: O=( 1212 ):( 17 ):( 3 ):( 162 ) =144: 7: : 32,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其组成和相关计算,较简单,学生注重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好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 1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30 B.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t2℃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t2℃ 时,在 100g水中放入 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30g; B、 t1℃ 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t2℃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形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t2℃ 时,在 100g水中放入 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解答】 解: A、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30g; B、 t1℃ 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t2℃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形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t2℃ 时,在 100g水中放入 60g乙,其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应填: C.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只需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的是( ) 选项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A Cu CuO CuSO4 Cu( OH) 2 B Na2CO3 CaCO3 CaO Ca( OH) 2 C H2SO4 Na2SO4 BaSO4 Ba( OH) 2 D CO2 CaCO3 H2O O2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 解: A、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但氢氧化铜不能一步反应生成铜,故 A错误; B、碳酸钠能够和氯 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但氢氧化钙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故 B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钡不能通过一步产生氢氧化钡,故 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氧气和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熟练应用,物质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选择是 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 H2( HCl)﹣﹣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 B. CaO固体( CaCO3固体)﹣﹣高温充分煅烧 C. NaCl固体(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KCl溶液( K2SO4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 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 HCl能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 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K2SO4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进行过滤,能除去。20xx届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__;④ 2个氧气分子 ____________。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除去 冰箱异味的物质 ____________;②孔雀石主要成分 ____________; ③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____________;④水瓶内胆的金属 ____________。 22.( 9分)( 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 金属大规模被使 ………………………………
1、麦含有丰富的赖氨酸、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 10 倍。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 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芦丁(芸香甙)和某些黄酮成分。 花生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 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含有维生素 E、维生素 C
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怎样看待英、法等国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的好处。 ( 2) 材料二中的“本宣言”指的是什么。 对比材料一、二,西方大国在对法西斯国家侵略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 上述材料对我们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有何启迪。 4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 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分 )在 H O CO和 CO2四种气体中,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是 ▲ ,能溶于水,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是 ▲ ,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化合物是 ▲。 3( 3 分 )下图中的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单质的是 _▲ __(填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__▲ __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___▲ ___ A B C 四、(本题包括 3小题,共 16分) 3(
1、麦隶属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蓼科。 该品种具有营养价值高、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平均亩产 100 公斤左右。 提高荞麦单产,增加总产,对推动饮食业、加工业、医药保健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般选择中上等肥力土地较好。 高播种质量要求耕作深度 20 厘米左右,杜绝浅耕或免耕。 把地耕细、耙平,清除前作残留物和杂草,做到表土疏松,有利于播种和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