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旱地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2、果整齐饱满集中,双仁果多,抗旱能力强,耐病毒病,适应性广,稳产性能好。 花育 16 属于普通型大花生品种,春播 130 天,株型直立,株高 40 厘米,结果集中,抗旱耐涝能力强。 2 合理轮作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制度,与非豆类作物如小麦、玉米和棉花等进行轮作,试验表明,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轮作的年限越长,增产幅度就越大。 3 深耕细耙春播花生,秋茬腾出后,及时翻耕,非重茬地块,耕深一般为 2530 厘米,重茬地块耕深为 4045 厘米。 冬前翻耕能使翻上的部分土壤冻融熟化,翻下的土块风化和自然沉实。 同时还能有效的消灭部分病虫害。 4 配方施肥根据土壤中有效氮、磷、钾以及微肥的含量,往年的施肥特点, 3、实行配方施肥,施肥原则“保氮、促磷、增钾”。 一般地块每 667 平方米施腐熟的土杂肥35004000 千克,总含量为 4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 30 千克,50%硫酸钾 10 千克,尿素 20 千克。 其中尿素 60%作基肥,40%后期追肥。 5 采用果播,提前播种我们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果播播种时间比籽播能够提前 1215 天,同时能够减少花生苗期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播种时间一般年份为 4 月 15 日前后,播种原则“底墒足、畦面平、畦体矮”。 垄距 8085 厘米,垄面宽 5055 厘米,双行种植,行距 20 厘米,株距 18 厘米,每穴 2 粒,种子上覆土,厚度为 3 厘米,播后喷除草剂,然后盖 4、膜。 6 加强管理破土引苗花生出土后,根据天气状况,确定破土时期,气温高的年份,花生出苗后及时破土,把幼苗引出地膜以上,破土过后容易烫伤幼苗。 气温相对较低的年份,可适当推迟幼苗破土时间,外部气温稳定在 10以上时,再破土引苗。 去土清颗、肥水管理开花前一定要检查植株,发现地膜以下有侧枝,应及时提出膜上,促进侧枝早发,结果。 花生开花时,即进入花生结果期,管理要点以促为主。 力争快发棵,早开花,多下针。 如遇到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以喷灌或滴管为好。 随水冲施 45%硫酸钾复合肥,每亩用量为 20 千克。 花生生长后期,为防止植株早衰,在追施尿素的同时,还要喷施相应的叶面肥。 如:氨基酸钙、诺尔钾保等。 化学调控 6、发病率为 20%左右,发病严重的年份,发病率可达 60%以上,花生连片死亡,颗粒无收。 该病先侵染花生的子叶,子叶呈黑褐色腐烂,然后侵染茎基部或地下茎部,初呈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绕茎扩展成环形斑,叶柄全部下陷,植株萎蔫,严重时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精选良种,在无病田中留种,种子田的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晒干,安全储藏,防止霉捂,减少种子初次侵染源。 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制度。 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播种前用 50%多菌灵 种子量的 3%拌种,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 00 倍液;50%根茎保 液;70%甲基托布津200 倍液交替喷雾。 锈病近几年锈病已经上升为花生的主要病害,感病植株一般减产 7、 50%以上。 底叶先发病,叶片出现黄色的疱斑,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末,严重时,叶片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 50%加纳金 液;20%粉锈宁 液;75%百菌清 液,交替喷雾。 病毒病常见的病毒病有 3 种类型。 分别为:条斑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矮化病毒。 条斑病毒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逐渐发展成浅绿与深绿相间的轻斑驳,斑驳或沿叶脉呈断续绿色条纹。 花叶病毒病株先出现顶端嫩叶上,呈褪绿黄斑,叶尖最明显,叶片卷曲,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黄化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症状。 矮化病毒病株最初在顶端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病株矮化。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 因地制宜的建立种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