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内容摘要:

1、探讨我省秋玉米灌水适期和合理灌水量,我们于 1992 年进行了秋玉米灌水试验。 试验方法以当地灌水习惯为处理,按处理互的 75%、50%灌水量为、处理,每处理重复 3 次,另设仅灌出苗水的不灌处理为对照,试验小区 ,共 10 个小区,自来水浇灌,水表计量。 结果与分析同年 2 月 17 日由省水电厅、地、市水电局、地区农科所有关专家现场验收:亩灌水 34 立方米的亩产 斤,比当地习惯灌溉亩灌水 68 斤,节水 34 立方米,比不灌处理的亩增产 斤,比亩灌水量 51立方米的亩增产 斤,节水 方米。 初步摸索到秋玉米高产稳产的需水规律和敏感期的灌水量。 一、出苗期灌水与出苗关系处理、出苗期亩灌水量分别为3 2、0、5 立方米,不灌处理亩灌水量 方米。 播种当天灌 1 次(10立方米/亩),隔 4 天后再灌 1 次、供试品种为丹玉十三,种子出苗率达 96%、出苗期自然降雨仅 米,平均气温 氏度。 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当天灌水的基础上,以处理灌水量为 15 立方米的出苗率高,达 灌水量增加,出苗率反而下降,如处理、分别为 但在出苗期灌 1 次水的出苗率最高,达 因此,在浇灌均匀、正常气温情况下,出苗期亩补灌少量(15 立方米)或仅出苗期灌 1 次为宜。 二、拔节、抽雄与灌水关系 1992 年秋玉米拔节、抽雄阶段,米,已能满足秋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未行灌水。 但遇秋旱年份,若发现午间边行发生卷叶,必须及时灌水。 三、 3、灌浆期灌水技术问题本试验秋玉米 9 月 21 日抽雄,9 月 24 日进入灌浆前期,9 月 25 日各处理的植株,在午间边行发生卷叶现象,经测定,处理、和不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分别为 说明土壤含水量已不能满足玉米生理需求。 9 月 26 日立即对、分别每亩灌水 14、 立方米,9 月 27 日测得处理、及不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相应为 除不灌处理的玉米外,其他三个处理的玉米株叶恢复正常状况,说明土壤含水率在 处理),即可满足需水要求,除 10 月 4 日自然降雨 米补给土壤贮水外,于 10 月 16日、11 月 2 日对处理、分别进行亩灌水 12、9、6 立方米。 灌浆期灌水达到极显著增产效果。 从灌浆期 4、灌水与不灌处理的秋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看,处理后期绿叶数下降缓慢,在收割前仍有 绿叶,而不灌处理后期绿叶数迅速减少,尚未完全成熟,已全部枯干,造成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比处理轻。 处理比不灌处理亩增产 斤。 按每公斤 ,管水工每亩 10 元,每吨水费 核算,处理比不灌处理亩增值 ,产投比 益显著。 说明秋玉米在灌浆前期、中期每次亩灌水 67 立方米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小结:一、正常气温且无自然降雨时,出苗期灌水应在播种当天灌水,亩灌水 10 立方米,而后隔 34 天灌水,亩灌水 5 立方米,且灌水要均匀,这样可达到 90%、在正常年份,只要午间边行玉米株未发生卷叶,可不灌拔节、抽雄水。 三、灌浆期灌水应在灌浆前、中期、隔 6 至 7 天灌一次水,每次亩灌水 67 立方米。 这样能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