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竹荪的七个关键措施内容摘要:
2、后每隔 35 天揭膜通风 1 次。 培育 4050 天菌丝布满料堆后,即成田头竹荪菌种。 2、栽培原料选择:现行栽培竹荪的原料分四大类。 一是竹类:各种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二是树木类: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三是秸秆类:豆秆、黄麻秆、谷壳、油菜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高粱秆、葵花子秆、壳等;四是野草类:芦苇、菅、芒萁、斑茅等,上述原料晒干备用。 3、生产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分春、秋两季。 以春播为宜。 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应把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 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 23 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 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 南方诸省竹荪套种农作物,通 3、常春播,“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播种后 6070 天养菌,进入夏季 59 月间出菇,10月结束,生产周期 7 个月左右。 4、场地畦床整理: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树木空间地套种竹荪。 要求平地或缓坡地,近水源,含有腐植质的沙壤土。 播种前 710 天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晒白。 果树上可喷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 一般果树间距 3 米3 米,其中间空地作为栽培竹荪畦床。 畦宽 6080厘米,人行道间距 30 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 4050厘米为作业道。 5、播种覆土养菌:播种前将培养料浸水,控制含水量 60%70%备用。 4、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 每米 2 畦床铺放培养料 10 千克,菌种 5 瓶,做到一边辅料。 一边播种,然后在畦床上覆盖地膜。 播种后 1520 天,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 30 分钟,后期增加通风次数。 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沟,沟要比畦深 30 厘米;菌丝生长温度适应 2326。 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 3 厘米厚的腐植土,腐植土的含水量以 18%为宜。 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若采用农作物套种方式的,套种品种有黄豆、脾豆、高梁、玉米、辣椒、黄瓜、向日葵等高秆或藤蔓作物。 当竹荪播种覆土后 1520 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作物。人工栽培竹荪的七个关键措施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xx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五版含解析
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 ” 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 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 “ 来啦。 在大上房里吃饭。 ”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 “ 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 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 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
20xx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题十四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版含解析
、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原子 /分子操纵和表征学、纳米制造学等。 其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科学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重构在制造、药物、运输、计算、国防、能源生产、环境管理等方面现有的技术,导致人们对物质世界全新的理解和控制。 (2)软着陆:原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利用一定装置减速后
20xx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题十八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版含解析
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青年旅行社的导游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阿坝州的风景名胜,羌、藏民族的历史变迁,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等。 B.为了杜绝交通拥堵不再发生,相关部门建议增收拥堵费。 对于 “ 拥堵费 ” 的作用,不该一味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有依赖心理。 C.作家写出的文学作品缺乏生活的深厚底蕴,更缺乏民族的独特风格,这是目前阻碍中国文学获得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