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水稻幼苗黄化内容摘要:

2、深浅基本一致,到三叶期后开始分化,黄的黄,绿的绿,黄与绿明显呈明出来。 随着苗龄的增长,黄化更为严重,植株不分蘖或分蘖少,叶片窄短,植株瘦小,自下而上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 对策:用速效含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公顷 150225 公斤,撒于根际周围,原则是哪一片黄撒哪一片。 同时,用 1%尿素溶液喷施黄化秧苗。 三、高引起黄化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有直接的影响,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转化,特别是对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 适于水稻生长的:壤酸碱度近于中性,秧苗喜偏酸性土壤,高,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黄化。 对策:对于 高的土壤,要通过调酸降低 ,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锌或硫酸业铁 1015 克 3、,将 调整到 抑制霉菌活性,缓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四、种子覆土浅引起黄化播种时,种子覆土少,部分种谷外露,田面略干后土粒干燥,根系不能下扎,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 对策:一是用过筛的沤熟有机肥每公顷 15002000 公斤,轻轻撒于畦面;二是用宽约 厘米的松土铲在秧苗株间轻划,使划起的土粒掩埋种子和根颈;三是每隔 12 天,用喷雾器之类器具向秧田内喷雾水,保持田面湿润,加速根系生长,尽快促弱转壮。 五、气温骤降引起黄化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三叶期的秧苗体内含糖量低,抗寒能力弱。 气温骤降后,秧苗根部细胞的细胞膜遭到破坏,透性增强,氨基酸等内含物渗出量增多。 致使根际腐霉菌迅速繁殖并侵害根部,使根系吸收机能减弱导致秧苗黄化。 对策:培育壮苗,增加三叶期秧苗体内的含糖量;敌克松对腐霉菌有特效,并有促进秧苗根系发育的作用,对黄化苗有较好的抢救作用。 秧苗一叶一心时,用敌克松 700 倍液喷洒,抢救时用 300500 倍液喷酒,喷后 3 天内不浇水。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