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棉花烂铃内容摘要:

2、也会脱落 60%左右,这是棉花的生育特点,叫作生理脱落。 棉株中下部的伏铃和伏前铃从开花到吐絮,一般需要 48 天,所以有“花见花48 天”之说。 棉铃在生长期有很强的抵抗力,没有虫子危害穿孔不会烂铃。 在接近成熟期,生长 40 天以后,棉铃停止生长,铃壳需要脱水、干皮、开裂,如果这期间遇到雨水高温高湿,停止生长的棉铃已无抵抗能力,各种铃疫菌会浸染铃壳,引发烂铃。 如果在新疆棉区,气候干燥,很少下雨,有高温无高湿,棉铃不会烂。 内地棉区,如果到 10 月份再下连阴雨,有高湿无高温,棉铃也不会烂。 所以,在我国南北棉区不要或少要伏前铃,让棉铃成熟期躲开 8 月下旬到 9 月中旬容易引发烂铃的季节,是最好的预 3、防办法。 说到伏前铃,没有种地膜棉以前,黄河流域棉区伏前铃结的很少,一株棉花只有一两个伏前铃,所以烂铃不会很多。 自从推广地膜棉以后,棉苗早发,生育期提早 10 天至半月,伏前铃多达 7、8 个,所以烂铃多,减产幅度大。 伏前铃多了,中部的伏铃就结的少,因为下部结铃早,中部叶片制造的营养首先要供应下部铃的生长,导致中部开花授粉后营养供应不上而脱落多,这样的结果是下部烂、中部空,得不偿失。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欣科技园区搞了对比试验,在水肥条件好的同一块地,4 月 20 日播种欣抗 4 号,亩密度分别为 2000 株、2500 株、3500 株。 2000 株稀植田采取简化整枝法,6 月 25 日打去所有营 4、养枝和下部两个果枝,7 月 5 日把所有已开的花和已结的幼铃全部去掉,使下部叶片为中部多结伏铃供应营养。 结果烂铃数平均每株 ,亩实收花 685 斤,而另外两块棉田不去两个果枝、不去下部花铃的烂铃数都在 3 个以上,产量分别是 632 斤和 606 斤。 所以,适当稀植,不要或少要伏前铃是预防烂铃最主动最简单的办法。 防治烂铃还有其它办法,如推株并垄、打去下部老叶、喷施杀菌剂、及时摘收初烂铃晾晒等,但这些办法都是在棉田即将发生烂铃或已经发生烂铃时采取的被动办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不如 6 月中下旬去早蕾或 7 月上旬去早花、早铃主动高效。 在常规情况下,棉株第三个果枝以下烂铃数较多,即便不烂,也因挨近地面光照不足,热湿气蒸腾而吐絮不好,形成质量很差的“根子花”、“僵瓣花”。 所以主动去掉早发棉株下部的两个果枝有百利而无一害。 到 8 月下旬以后,高产棉田的长势应该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高脚无烂铃,伏桃挂满腰,秋桃已盖顶。 高级农艺师卢国欣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