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内容摘要:

2、,减轻玉米发病率,并错开害虫传播高峰。 灰飞虱是一种传播病毒的害虫,它原来寄生于小麦、水稻上,当小麦、水稻收获以后它便跑到套种或早播的玉米上。 玉米的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主要是在冬小麦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初侵染源相对较少、传播途径单一。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发病,但 5叶期前最易感病。 感病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叶片多呈浓绿色,并在心叶主脉两侧的细脉上出现透明的虚线状褪绿条纹,顶叶丛生,呈对生状。 重病植株雌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雄穗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不结实或子粒极少,多数在玉米抽雄期即死亡。 专家李少昆告诉记者说,目前生产上推广品种的抗性大部分处在高感或感病水平,未见抗 3、性较好的品种。 所以该病的防治主要以避开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切断其侵染循环中的链条和化学杀虫防病为主。 主要措施有:一是在生产中要密切注意灰飞虱的发生动态。 二是改套播为直播,推迟夏玉米的播种期,避开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 由于玉米 4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通过调节玉米播期,要设法避开玉米幼苗的感病高峰期与传毒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相遇。 因此建议夏玉米全面改套种为直播,采取麦收后播种的种植方式。 三是化学防治:在病害重发区,一可于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在相邻的麦田和田边杂草地喷施杀虫剂,如亩用 10%吡虫啉 10克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 25%捕虱灵 20克兼治灰飞虱,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 二若玉米已经播种或 4、播后发现田边杂草中有较多灰飞虱以及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都有种植的地区,建议在苗期进行喷药治虫,以每亩 10%吡虫啉 30克加 5%菌毒清 100毫升喷雾,既杀虫,也起到一定的减轻病害作用,隔 7日再喷 1次,连续用药 23 次可以控制发病。 三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如 100公斤玉米种子用 10%吡虫啉 125至 150克拌种,或用满适金 100毫升加锐胜 100克拌种,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可达 1个月以上,有效控制灰飞虱在玉米苗期发生量,从而达到控制其传播玉米粗缩病毒的目的。 其他措施还有田间要及时拔除病株;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灰飞虱不能在双子叶植物上生存的弱点,在玉米周围种植大豆、棉花等作保护带,将灰飞虱拒之玉米田以外。 目前,河南、河北和陕西等周边省区尚未发现,这与近年套种面积缩小、直播面积增大有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