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多乘公交或 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 “ 低碳生活 ” 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能减少电能的消耗,故选项符合“ 低碳生活 ” 理念.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能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 “ 低碳生活 ” 理念. C、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作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 “ 低碳生活 ” 理念.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能减少电能的消耗,故选项符合 “ 低碳生活 ” 理念. 故选 C. 【点评】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7. 2020年 11月 20日,媒体报导了部分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 常 见塑化剂 DEHP属于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 C24H38O4,下列有关塑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化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B.塑化剂属于有机化合物 C.塑化剂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4: 19: 32 D.塑化剂是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 方法考虑;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塑化剂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燃烧后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谁,说法正确;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塑化剂含有碳元素,故属于有机化合物,故 B说法正确; C、根据塑化剂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4 : 138 : 164=144 : 19:32;故 C说法正确; D、物质由元素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应该说一个塑化剂分子是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以及有机物的定义,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8.下列是小可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步骤 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浓氨水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中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B 用灯帽盖燃着的酒精灯 火焰熄灭 降温可以灭火 C 将浓盐酸与大理石混 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质 D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A. A B. B C. C D. D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加热器皿 酒精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解: 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灯帽盖燃着的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不是降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 HCl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而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与石灰水可反应,石灰水就没有预期那样变浑浊,而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不能,故可采用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的方法判断是否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灭火的原理、浓盐酸的性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则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点燃 H2与 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 CH4与 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CuO不能与水反应,则 CaO也不能与水反应 【考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中和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 H2与 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甲烷也具有可燃性,则点燃 CH4与 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故选项列推理中结论正确.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而分子却可以再分,故选项推理中结论错误.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中结论错误. D、氧化铜不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但氧化钙能与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推理中结论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爆炸的条件、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 a、 b、 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 b> a=c B.将 t2℃ 时 a的饱和溶液 150g降温到 t1℃ 时,析出溶质 30g C. t2℃ 时,将 1g a物质加入到 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3g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 c的 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溶解度大小 B、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析出晶体质量 C、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分析溶液是否饱和 D、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方法. 【解答】 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 b> a=c,正确 B、将 t2℃ 时 a的溶解度是 50g,饱和溶液 150g中含溶质 50g,当降温到 t1℃ 时,因 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因此会析出溶质 30g,正确 C、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即 50g固体 a在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