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1内容摘要:
均属于缓慢氧化 D. CO和 CO2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能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物质燃烧的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 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C、 铁生锈、大米酿酒均属于缓慢氧化,镁燃烧不是缓慢氧化,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D、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燃烧的现象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 )( 2020秋 •河源校级期末)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水、高锰酸钾、氧化铜 B.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碳﹣ 60 C.混合物:空气、石油、甲烷 D.纯净物:澄清石灰水、锰酸钾、氧气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物 质的分类. 【分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碳单质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 A、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故 A错; B、金刚石、石墨、碳﹣ 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B正确; C、甲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错; D、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错. 故选 B. 【点评】 解答 本题关键是要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熟悉氧化物三要点: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化合物. 6.( )( 2020秋 •河源校级期末)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氮气﹣﹣带火星的木条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C.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选择的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选择的试剂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而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可以鉴别,故选项选择的试剂正确. D、氮气与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选择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 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7.( )( 2020•惠来县校级一模)如图中的四位同学对 CO2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含义:微观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 解: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含义,可知: A、 CO2表示二氧化碳一种物质;说法正确,故 A正确; B、 CO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即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才;说法正确;故 B正确; C、 CO2表示二氧化碳的一个分子,说法正确,故 C正确; D、 CO2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化学符号意义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8.( )( 2020秋 •海珠区期末)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 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 A.甲烷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B.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1
相关推荐
2、。 二、方地表刚解冻时,应抓紧搂麦松土,能够起到透气、增温、保墒的作用,促使麦苗早发稳长。 2因苗管理(1)弱苗弱苗,一般是越冬前单株茎数只有 12 个,根少,叶小,叶色浅淡,每亩总茎数在 50 万株以下。 这类弱苗如果不在早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促进,很容易形成“小老苗”,“小老苗”的形态特征,与冬前弱苗相似,甚至更为严重。 对于这类麦苗,应以促根、增蘖、争取早发为主攻目标。 对于墒情好的弱苗
多乘公交或 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 “ 低碳生活 ” 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1、测定,全糖 粗脂肪 铁 钾 粗脂肪 全糖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两种物料均是栽培黑木耳的良好原料。 用桑枝木屑及蚕粪栽培黑木耳,与一般培养料相比,至少可以多采收一次,相关技术如下:一、桑枝、蚕粪预处理春蚕饲养结束后桑树夏伐,伐下的枝条在田间晒成半干后用木头切片机和木头粉碎机进行粉碎,由于枝条韧皮部韧度强,粉碎机械要作适当改动,即增加筛板强度,将筛孔直径改为 6 毫米。 粉碎后的木屑在太阳下晒干
【解答】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现象中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 10.一般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当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都有可能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1、桑秆综合开发利用方面,2006 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在宜州、环江等市县成功探索出“桑菇肥”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以桑秆为主料培育的“榆黄蘑”2006 年在中国湖南(国际)绿色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桑枝蘑菇栽培的成功,解决了河池市 20 多年来大面积桑秆作为废弃物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难题,为扩展食用菌产业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