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蚕粪栽培黑木耳的技术内容摘要:
1、测定,全糖 粗脂肪 铁 钾 粗脂肪 全糖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两种物料均是栽培黑木耳的良好原料。 用桑枝木屑及蚕粪栽培黑木耳,与一般培养料相比,至少可以多采收一次,相关技术如下:一、桑枝、蚕粪预处理春蚕饲养结束后桑树夏伐,伐下的枝条在田间晒成半干后用木头切片机和木头粉碎机进行粉碎,由于枝条韧皮部韧度强,粉碎机械要作适当改动,即增加筛板强度,将筛孔直径改为 6 毫米。 粉碎后的木屑在太阳下晒干,防止发霉。 以 4蚕的蚕粪为主,先用筛子筛蚕沙,除去残桑与新梗,晒干备用。 二、栽培料配比主要配方:桑枝木屑 80%、蚕粪 18%。 糖 1%、石膏 1%或桑枝木屑 60%、棉籽壳 20%、蚕粪 19%、糖 1%、 2、石膏 1%。 配制时,先浸泡蚕粪,使蚕粪吸水后成糊状,加糖拌匀,然后与其它物料加水搅拌。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手捏滴水但不成水流为宜。 三、装袋、灭菌与接种用聚乙烯筒膜作菌袋,规格为 1350 厘米或 1550 厘米,厚度 米,每公斤筒膜约制作 80 个袋子,每袋装料 斤左右。 装袋时做到袋内料紧实、均匀,扎口紧密。 采用常压灭菌,保持 100以上 10时,停火后待袋内料温降至 30以下,取出接种。 在无菌箱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接种室内接种,菌种接于袋的两头,接后用胶带粘贴接种口。 四、发菌袋料移入消毒过的培养室,按“井”字形堆放,8为宜。 每行之间留有通道。 保持室内温度 20相对湿度 60%,3菌丝开始活动,向外延 3、伸。 第 5 天起,每隔 3检查一次,清除杂菌污染的菌棒,或进行局部消毒后继续培养。 25后,菌丝长满全袋。 五、脱袋放养菌丝长满后,室内保持明亮,子实体开始生长时,即可脱袋并移至室外放养。 搭置塑料棚以调节放养地的光线与湿度。 相对湿度保持 90%可选择桑园作放养地,也可在水稻地里建立放养场。 菌棒可搭架挂置,也可斜靠在竹竿或桑枝条上。 六、采收在温度 10相对湿度 90%条件下,脱袋放养 25 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择耳片展开、边缘略卷曲,略呈白色(耳毛),基部变细的成熟株,用刀割下,去根以避免自溶而发生腐烂或引发病虫害。 每次采收后,适当通风,停止喷水 3,使创伤愈合,以后视生长情况分期采收。 专利查询。桑枝蚕粪栽培黑木耳的技术
相关推荐
均属于缓慢氧化 D. CO和 CO2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能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物质燃烧的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
2、。 二、方地表刚解冻时,应抓紧搂麦松土,能够起到透气、增温、保墒的作用,促使麦苗早发稳长。 2因苗管理(1)弱苗弱苗,一般是越冬前单株茎数只有 12 个,根少,叶小,叶色浅淡,每亩总茎数在 50 万株以下。 这类弱苗如果不在早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促进,很容易形成“小老苗”,“小老苗”的形态特征,与冬前弱苗相似,甚至更为严重。 对于这类麦苗,应以促根、增蘖、争取早发为主攻目标。 对于墒情好的弱苗
【解答】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现象中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 10.一般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当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都有可能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1、桑秆综合开发利用方面,2006 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在宜州、环江等市县成功探索出“桑菇肥”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以桑秆为主料培育的“榆黄蘑”2006 年在中国湖南(国际)绿色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桑枝蘑菇栽培的成功,解决了河池市 20 多年来大面积桑秆作为废弃物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难题,为扩展食用菌产业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
水解生成 2 mol 乳酸 (C3H6O3) 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为 分子 间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其中含有酯基, A 项正确;顺173。 2173。 丁烯和反 173。 2173。 丁烯的加氢产物均为丁烷, B项错误;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项错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