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内容摘要:
2、国家审定的粳型旱稻品种;“沪旱 7 号”也已通过上海的审定。 干旱已成为中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水稻生产用水占全部农业用水量的七成,消耗了中国总用水量的一半左右。 发掘节水抗旱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节水抗旱稻,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出路。 上海旱稻研究项目已育成的 3 个通过审定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北、浙江、江西、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的干旱地区。 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53496 余万亩,增产稻谷 3 亿公斤,节约水资源 16 亿吨,实现经济效益 589 亿元。 与抗旱稻相配套的节水栽培技术也在趋于成熟,在一些种植区域,节水可达 50,而且还可在坡 3、耕地实现水土保持,减少近七成的泥沙流失。 据了解,上海还在国内首次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稻抗旱性鉴定与评价体系,形成“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实现在田间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的抗旱性准确鉴定。 目前这一鉴定平台已成农业部指定的平台,向国内外开放使用。 同时这一技术体系还筛选出 86 份节水抗旱种质资源,获得一批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种质,向国内其它研究单位提供各类节水抗旱资源千余份次,广泛应用于各地旱稻育种和研究之中。 在国家“863”计划、上海科技攻关计划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长期资助下,上海旱稻研究项目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上海成为中国旱稻研究的主要中心。 旱稻的推广已形成节水、节能、减污和水土保持四大经济社会效应。 专利查询。上海育成南方稻区惟一节水抗旱稻“标准品种”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陕西城固2万亩“明优02”水稻新品种喜获丰收
万亩“明优 02”水稻新品种喜获丰收 “明优 02”水稻新品种是农技部门今年引进示范的一个中熟杂交稻品种,在城固县南北山区示范推广 2万多亩普遍获得丰收。 该品种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 2005年 3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稻 2005001)。 今年在我县南北山区示范种植 2万多亩,8 月中旬,农技部门对该品种进行了田间测产调查,普遍表现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成熟时转色快
陕北地膜玉米超高产技术
1、陕西省开展“百村万户玉米高产竞赛活动”中,靖边县黄蒿界乡玉米技术攻关小组以平均每 667 平方米 1284 千克的产量夺魁。 创下陕西省春玉米一季单产最高记录。 其主要技术攻关措施为:一换、二增、三改。 一换:即更换优良品种。 选择紧凑型、晚熟、高产品种登海 9 号。 二增:即增加密度和增施肥料。 用的紧凑叶型玉米比平展叶型每 667 平方米增密 10002000 株。 根据品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