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专家为种好优质小麦的支招内容摘要:

1、省小麦品质区划是怎样的。 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跨越全国两大小麦生态区。 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冬麦区的黄淮麦区,以种植半冬性或春性的白皮小麦品种为主。 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冬麦区的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种植春性的红皮小麦为主。 我省小麦品质区划分为三个区:(1)淮北砂礓黑土白皮强筋麦区;(2)沿淮、江淮地区弱筋麦区;(3)淮北中部地区中筋麦区。 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总体思路是: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即重点抓好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生产,带动中筋小麦的发展。 淮北砂礓黑土地区为强筋小麦重点区域,沿淮和江淮地区为强筋小麦重点区域,淮北中部地区主要发展中筋小麦。 如何生产优质强筋小麦。 在强筋小麦生产中,保证品质和提高 2、单产的措施比较一致,栽培管理措施相对容易掌握,技术要点如下:选用优质强筋品种。 弱冬性品种可选用皖麦 38,半冬性品种可选用烟农 19、周麦 12 等,春性品种可选用郑州 9023、皖麦 33 等品种。 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 要求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层,并且耕透耙细,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的要求,还要开沟作畦,达到沟深畦平,以方便排灌,保证灌水均匀。 适期播种。 我省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 10 月中、下旬,弱冬性品种可能提前到 9 月底;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 10 月中、下旬,春性品种推迟到 10 月下旬到 11 月上旬。 一般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争取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 机械化精、少 3、量播种。 高肥力田块 9 月底播种的,每亩播量 3斤;10 月上旬播种量为 4斤;10 月中下旬播种的,播量 6斤;11 月上旬播种的,播量 10 公斤左右;11 月中旬以后播种的,播种量 12斤,同期播种的,淮北地区应适当大于江淮地区,肥力较差的田块,播种量应大于中、高肥力的田块。 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 科学施肥,氮肥后移。 强筋小麦 500 公斤左右亩产量,每亩施纯氮 18斤,基肥追肥比例以 6:4 左右为宜。 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施用比例为 1:中磷、钾肥作基肥和追肥的各占 50%。 氮肥后移有利于改善籽粒品质和提高产量。 一般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施,每亩纯氮 8斤。 加强田管。 冬前管 4、理以保证全苗为中心,拔节期遇旱浇水。 高秆品种、高肥水田块,进行化学调控,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麦业丰)、多效唑等化学调控剂,防止倒伏。 后期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料,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怎样生产弱筋小麦。 在弱筋小麦生产中,应特别注意产量与品质的兼顾问题。 一般土壤质地偏砂、保水保肥性能差、有机质含量偏低,小麦生育后期日照偏少、不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和面筋形成的地块和地区,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品质。 但要注意科学施肥、适期早播、后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磷酸二氢钾等生理活性物质,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以提高单产。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好对路品种。 红皮品种可选用皖麦 47、扬麦 13,白皮品种可选用皖麦48。 5、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一要精细整地,开沟做畦。 二要做到适期早播。 弱春性品种宜在 10 月中、下旬播种,春性较强的品种推迟到 10 月底至 11 月上旬播种。 三要控制播量。 适期播种的基本苗控制在 14。 四要大行距机械播种,行距 25 厘米为宜。 稻茬麦地区为抢时播种,可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小麦,或实行旋耕少(免)耕播种。 科学施肥,提早追施返青肥。 施肥量:每亩折纯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 1:,亩施磷、钾肥各 5斤。 为提高单产,看苗适当追肥。 中高产田块氮肥、钾肥的追肥比重以 20宜,追肥时间应提前到返青期,拔节以后不再施肥,对于后期早衰的田块,叶面喷施磷二氢钾等叶面肥料。 开展化学调控,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 积极应用生长调节剂。 孕穗后结合防治病虫草害,可施用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强力增产素 15,或硼砂 150 克/亩,或磷酸二氢钾 200 克/亩,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的运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改善品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