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好水稻“三肥”内容摘要:

2、、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 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 100 公斤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斤,斤,钾 斤。 三要素的比例为 2:1:3。 了解水稻需肥规律和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合理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 50%60%。 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 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 分 3、蘖肥在水稻栽后 710 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 57 公斤。 底肥不足的可适当增施,但不能盲目过量追肥,以防疯长。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 并能防止贪青、倒伏。 在技术上要做到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施。 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 亩施尿素 34 公斤,并配施少量磷钾肥,酸二氢钾溶液 50 公斤。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 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 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 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 1%的尿素溶液,或 1:500 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 50 公斤。 对于已发纹枯病、稻温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 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