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优化内容摘要:
1、稻条纹叶枯病,我市自 1998 年零星发生以来,呈逐年加重趋势。 2004 年呈大流行态势。 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了解发生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优化防治技术,在病害大发生之年,取得了全市大面积水稻安全过关的好实绩。 一、发生特点(一)传毒昆虫量大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该病害的发生与灰飞虱的发生量以及带毒率有密切的关系。 据调查,麦田 3 月下旬越冬代灰飞虱若虫高峰期亩虫量为 21920 头,5 月中旬一代灰飞虱若虫高峰期虫量为 为有资料记载以来最高,是前几年的 1020 倍。 6 月 78 日为水稻秧池一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亩虫量为 头,多的高达 50 万头上下;6 月中旬早栽 2、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量为 头,6 月下旬二代灰飞虱发生量更大,一般水稻大田亩虫量在 2030 万头,重发地区高达 头,为大发生 2003 年同期的 810 倍。 (二)传毒昆虫带毒率高随着发病程度的逐年加重,我市灰飞虱带毒率增长速度快,年递增率在 10%左右。 据测定,重病区域带毒率高达 47%,轻病区也达 均大大超过了病害大流行指标。 加之,我市种植的武育粳 3 号等高感病品种面积大(公顷,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 ,加重了该病的大发生。 (三)一代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长,病害显症双峰明显系统监测,一代灰飞虱成虫 5 月 24 日虫量激增,5 月 31 日达盛发期,到 6 月20 日一直处于高虫口密度期,盛发 3、时间长达 28 天,因此成虫传毒时间长,受移栽期的影响,形成了两个显症高峰:水稻在秧池内被传毒后到大田显症的,形成第一发病显症高峰,时间在栽后活棵期(6 月下旬至 7 月初);水稻移栽后灰飞虱直接迁入传毒所致的形成第二发病显症高峰,时间在分蘖盛期至盛末期(7 月中下旬)。 二、防治技术的优化针对该病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我们采取“主动出击,积极预防,治虫抗病,综合治理”的策略,全面应用各类农业配套措施,突出抓好传毒昆虫灰飞虱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减轻了危害损失。 主要措施如下:(一)适当推迟播栽期对近年病害重的区域,将水稻抛栽期由常年的 6 月上旬推迟到 6 月中下旬,避开了一 4、代灰飞虱成虫的迁移传毒高峰,大大减轻了发病程度,尤其是在 6 月 20日后移栽的田块基本不发病。 (二)实施轮作换茬对上年发病重、灰飞虱带毒率高的区域,改种棉花等其它非寄主作物,减少有效毒源的积累。 (三)优化栽培方式禁止推广应用麦(油)套稻、水直播等栽培方式,恶化灰飞虱的生存环境,控制一代灰飞虱对水稻秧苗的直接危害和早期传毒,减少早期发病。 (四)种植耐病品种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了扬粳 9538、镇稻 99、武香粳 14 等耐病品种,公顷,减轻了病害的发生程度。 (五)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全面开展了越冬代灰飞虱防治工作,对所有大小麦田及其四周的杂草全部用药防治两次。 据调查,连续用药两次杀虫效果达 有 5、效地压低了一代发生基数。 一代盛发期内,对所有秧池、麦套稻田、油套稻田、直播稻田、早栽大田及其四周杂草,选用高效对路药种,实施全程药控,每 45 天用药一遍,连续防治 45 次,杀虫效果达 80%左右,将大量的灰飞虱成虫消灭在对水稻秧苗的传毒为害之前,减轻了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的发病程度。 制大田病害扩展蔓延: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紧紧围绕“治虫,控病,保苗”中心,把握在二代灰飞虱初孵若虫期及低龄若虫高峰期,狠抓以统一用药时间、统一药剂品种、统一施药方法为核心的统防统治,全面用药两次,对虫量基数大的地区增加一次施药进行扫残,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扩展蔓延,大面积没有出现因二代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显症高峰。 7 月上旬普查,除极个别地区少数农户麦套稻、油套稻、水直播稻田病株率在40%以上,早栽田块相对较重,病株率在 5%左右以外,在大面积上只有零星发病或基本不发病,发病田病株率均在 1%以下。 8 月上旬,对全市 公顷水稻发病情况再次进行普查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基本处于稳定期,全市发病面积 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 是病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一年,但是,大面积发病程度轻,其中,严重发生的面积只有 顷,仅占总面积的 专利查询。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优化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从心叶开始出现黄绿条纹,以后逐渐发生卷曲向下弯,枯株渐渐矮化,叶片失绿,最后整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观察发现,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有三个明显高峰:第一个高峰期为 7 月上旬,发病原因是由于秧苗被第一代灰飞虱危害,被害植株将病毒带到大田造成的;第二个高峰期为 7 月底至 8 月初,秧苗移栽大田后受二代灰飞虱危害造成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 8 月中旬
水稻田改种柑桔技术要点
1、着农业内部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农民将部分水稻田改种柑桔,以提高经济效益。 现就水稻田改种柑桔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种桔水田的选择柑桔根系需要疏松透气、肥沃湿润的土壤环境。 因此种桔的水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宽阔,光照充足,能灌能排,土性良好的地段。 切忌选择地势低洼、积水难排和冬季冷空气易沉积难排出的深峡谷水田地段。 、打破犁底层水稻因根系浅,经长期耕作,渍水土粒高度分散
试论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
开发经验都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中至少 有一至两名主要设计者有着组织或参加一个完整同类项目的经验。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 MIS的技术特征,忽视了 MIS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还具有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社会性,从而把企业 MIS 的重担寄托在程序员身上。 这样程序员往往身兼业务分析、 MIS 规划、 MIS 开发数职,任务繁重却又精力有限,影响了其最根本的工作 —— 程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