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稻细菌性褐条病俗称心腐病,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近年来,我省早稻和中稻生长季节暴雨频繁,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现象严重,诱发细菌性褐条病局部大流行,造成水稻较大产量损失。 现将此病基本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期染病,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病菌侵害未展开叶片引起心腐,严重时有恶臭味。 成株期叶片染病,先在叶片基部中脉发病,初呈黄白色水渍状,后沿叶脉扩展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黄褐色至深褐色长条斑,感病组织变脆易折断,后全叶卷叶枯死。 叶鞘染病,呈不规则形病斑块,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全部腐烂;心叶发病,不能抽出,死于 2、心苞内(此特征与螟虫危害症状相似,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虫害),拔出时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至淡黄色菌液溢出。 孕穗期染病,穗早枯或有穗茎伸长,小穗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不饱满。 病的发生与稻苗淹水有密切关系。 病菌借水流或暴风雨传播蔓延,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侵入。 凡低洼受淹的水稻和连日暴雨受洪涝侵袭的田块都易发病。 一般稻苗受淹后 3 天8 天开始出现危害症状。 高温、高湿和阴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偏施氮肥、长势嫩绿的水稻和矮秆水稻品种发病重。 立合理的排灌系统,避免洪水淹没稻田。 进行科学灌溉,防止串灌和深水灌溉。 稻种进行消毒处理。 用强氯精 300 倍液600 倍液浸种 6小时8 小时,消毒效果较好。 认真处理带病稻草。 不用带病稻草作覆盖物或扎秧把等,防止病菌直接侵染秧苗。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水稻一旦受洪水淹没而发病,首先应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等控制病害扩展,促进稻根再生;其次是开展药剂防治,喷施根病清等杀细菌的农药二三次,直至病情好转为止;第三,当水稻新根出现时,抓紧时间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促进稻株恢复生长。 专利查询。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论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四 ,科学安排下属的时间。 领导者时效观念要强 ,应尽力排除浪费下属时间的因素。 (5)宽容大度的胸怀 宽容大度是现代管理者健康心理的重要表现 ,这种品质反映在管理者身上 ,就可以像润滑剂一样 ,使人与人之间的磨擦减少 ,增强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团结 ,提高群体相容水平。 宽容是一种心理需要。 一个人不管多么高明 ,缺点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 ,因而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谅解
水稻夏季病虫的防治技术
1、稻在夏季应重点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 1)种子处理,稻种应从无病田或轻病田留选。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3)加强栽培管理,保证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使水稻植株健康生长,配合水的管理,创造不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抓住关键,适时喷药保护。 稻瘟病化学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薛志超20xx508123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实体 ER 图 ( 7)薪 资实体 ER 图 ( 8) 总 体 ER 图 奖惩 奖罚证明 奖罚时间 奖罚地点 备注 奖惩 奖惩编号 奖罚原因 薪 资 发放日期 计算方法 福利 补贴 底薪 加班费 基本工资 奖金金 薪资编号 所得税 实发工资 15 将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 1) 员工基本信息表 ( 员工 编 号 、 员工姓名 、 性别 、 籍贯 、 年龄 、 民族 、 政治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