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尖枯病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1、文名称:水稻叶尖枯病拉丁学名:稻为害症状:发病初期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为墨绿色;逐渐沿叶缘或叶部中央向下扩展,病斑为灰褐色,最后变成枯白色。 发病后期,在叶缘一侧或两侧以及叶中央形成长条状病斑,在病健交界处可见褐色条纹,病部碎裂成条,甚至全叶枯死。 本病与白叶枯病的症状在田间常易混淆。 病原菌形态特征:病菌分生孢子器散生于表皮下,以后外露,为球形或扁球形;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两端各有一个小油球。 分布区域: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发生。 发病特点:以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 据江苏农科院等单位研究,无芒稗、西来稗、双穗雀稗、狗尾草、李氏禾等 10 种禾本科杂草也是本病寄主。 落在田中 2、的病残体、病稻种与禾本科杂草均是本病初侵染来源,老病区以病残体最重要,稻种带菌率虽低,但对新病区传播病害将起重要作用。 水稻拔节至孕穗期始病,抽穗期病害迅速扩展,至灌浆后期趋于稳定。 稻型与发病轻重有关,以杂交稻发病最重,常规稻籼稻较轻,粳稻及糯稻很少发病。 水稻生长后期(孕穗至灌浆期),适温(一般为 2528C)、多雨和多台风有利病害发生,其中暴风雨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 一般多施、偏施、迟施氮肥,有利发病,而增施硅、钾、锌、硼等肥料,均有一定控害作用;长期灌深水、栽插密度过大,均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性品种。 一般籼稻较感病,重病田应选用抗性好的籼稻或梗稻品种。 2、加强健身栽培。 多施有机肥, 3、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及时排水晒田;合理密植,以提高稻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 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以水稻破口抽穗到齐穗期为防治适期,在适期内进行田间调查,每块田随机取样 10 丛,病丛率达 30%以上时,应立即施药。 剂品种与施用剂量。 亩用 40%禾枯灵超微粉剂 50或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 克兑水喷雾,这两种药剂均可兼治杂交稻中后期多种病害。 如叶尖枯病发生,也可亩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75 毫升,在破口抽穗期进行防治。 4、种子检疫和药剂处理。 这是无病区防止病害传入必须采取的措施。 种子处理可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250 倍液或 500 倍液,浸种 24时;或以 40%禾枯灵超微粉剂 250 倍液浸种 24 小时,可杀灭种子带菌。 常用药剂:40%禾枯灵超微粉剂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0%。水稻叶尖枯病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的施工部分是该计划的核心部分,所有的设计、采购及资源计划均应围绕 现场 施工 需求 而制定调整。 印尼 ADIPALA项目专项计划施工部分的编制主要包含以下流程: ( 1)确定 专项 计划目标。 首先需要确定该计划的 期望达到的工期 控制目标 ,该目标需切合实际,兼顾合同经营目标,并对整体合同工期的影响进行充分论证。 ( 2)规划专项计划管理边界。 需要根据计划目标,明确所涉及的各个施工子项
度为 1~ 3mm,铜的氧化膜厚度约为 5nm。 但是,氧化膜的生成速度随时间而变化。 (2)控制氧化膜的性质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性质对氧化磨损有重要影响。 若氧化 膜紧密、完整无孔,与金属表面基体结合牢固,则有利于防止金属表面氧化;若氧化膜本身性脆,与金属表面基体结合差,则容易被磨掉。 例如铝的 氧化膜是硬脆的,在无摩擦时,其保护作用大,但在摩擦时其保护作用很小。 低温下,铁的氧化物是紧密的
(a2+,+b2+ ,+c2+,+d2+,+e2)。 l++。 } if(l==0) { (查无此人 ,请重新输入 )。 } else { (是否继续输入图书名字。 yes/no no返回主菜单 )。 String k=()。 if((yes)) { ()。 }。 if((no)) { d=1。 ()。 }。 } } break。 }//c12 break。 } break。 /*case 1:
基本方法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 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一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成一个由若干个平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 四. 商品代码种类 数字行代码 字母行代码 混合性代码 条码 五 商品验收 1
新购建、改建、拆除、变卖及实行“报账制”形成的部分固定资产未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并进行财务核算,管理、使用单位及人员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部分乡镇在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变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等问题的存在,形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账实不符。 预算外收支“两条线”执行不到位 现在预算外资金虽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预算外资金收入按单位分户核算
1、素发黄缺氮发黄。 先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及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 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绿中带黄。 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焦。 应及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如碳铵及尿素等。 缺钾发黄。 主要发生在大量施氮、磷的高产稻田。 病苗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株型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丛生状。 新叶暗绿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向基部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