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应用地下水灌溉技术内容摘要:

1、龙扛省桦川县水稻面积逐年增大,2006 年将达到 62 万亩,该县位于松花江沿岸,属寒地稻作区,灌水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松花江水污染严重,水质下降,为能生产出绿色稻米,我们提倡采用地下水进行节水灌溉。 一、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技术。 推广和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技术,提倡井渠双灌,渠水补源,井水保丰,重视地下水来补平衡技术。 大力推广以稻田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为主的水管理技术,提倡水稻灌区采用水稻浅湿控制灌溉技术,杜绝稻田串灌串排。 二、农艺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措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节约灌溉用水量,是农业主要节水措施。 提倡深耕深松等蓄水保墒技术和生物养地技术。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2、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增加自然降水的利用串,降低灌溉用水量。 农艺节水技术,既可降低农业用水的投入成本,又能促进增产增收。 农艺措施还具有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调节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地温等特点。 使水稻增产 20%以上。 三、水稻应用地下水灌溉技术水稻花达水插秧,插秧后 5 厘米水层扶苗,分蘖期 3 厘米水层,待平方米的茎蘖数达到 90%以上时便可撤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田面晒出裂纹为止。 拔节至孕穗期 23 厘米水层,水层过深易造成水稻基节伸长,发生倒伏现象。 抽穗前 1012 天为颖花减数分裂期,如有 17度低温,加深水层 1015 厘米护胎,于抽穗前 3 天再恢复 3、原水层,抽穗至腊熟期 23 厘米水层,抽穗后 3035 天撤水,以便收获,秋后耕翻。 四、提高地下水温的方法地下水水温为 比扛河水温低 10以上,必须采取增温措施:修筑宽浅式渠道,迂回延长水路,拖延进田时间,接受阳光照射,每延长 100 米流程,可增加 12水温。 改串灌为死水浅灌,做到灌一池闭一池,稳定水层,接受阳光多,升温快,使田内水温平衡,同时防止了水分的流失。 夜灌近地,昼灌远地,气温与水温的温差大小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水温受气温制约,白天气温高与地下水温差较大,而夜间气温低与地下水温温差较小,特别是夏至以后,夜短昼长,增温效果好,有利于水稻发育。 勤换水口,加宽垫高水口。 使水流放缓,灌水进口,加大阳光受热接触面,有利于提高水温,水口近处的水稻生长发育,常受低水温影响,易发生贪青晚熟和倒伏现象。 所以要经常换水口,就能杜绝该现象的发生。 渠道覆盖旧塑料薄膜,以利增温。 覆盖 100 米渠道可提高水温 34,黑颜色的更好。 如果用长 3040 米“小白花”软质管带一头固定在井口,经阳光辐射后可提高水温 调节水层,实行轮灌,减少灌溉次数。 23 天有水层,23 天湿润,23 天落干,以利提高地温水温,进行节水灌溉。 五、水稻节水灌溉包括政策技术,工程节水在内综合技术与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上述节水手段,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促进农业町持续发展。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