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原因与防治内容摘要:

1、稻早衰是未老先衰,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黄,致使成熟度不好,千粒重不高,秕粒增多,产量下降,品质不佳。 早衰的原因一是通透差,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丁酸及过量的二价铁离子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动,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 二是耕翻质量不好,尤其地边、地角、死角地方,年年不能进行耕翻,土壤板结,地硬,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 栽培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不良;氮肥施用过多,而磷、钾肥及微生物肥,供应不足;灌水不合理,长期淹灌,通气不好;盐碱地或肥力不强的地块,水稻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移栽脱后,管理不妥等,都可导致早衰。 好进行 2、秋整地,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疏松土壤,增强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 、中、晚不同熟期的品种合理搭配,既防止早衰,又能充分发挥“种尽其用,地尽其力”的作用。 系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生育和产量高低。 水稻生育前期,采取合理浅灌,提高水温,排水晒田,及早中耕追肥等措施,都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发生新根的作用;后期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调节温、水、气的矛盾,可防治早衰,促进成熟。 是借客土改良低洼易涝地,加强和创造渗透条件,增强通透性,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地暄和通气作用。 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而且要施足;追肥少吃多餐,主要追好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防止脱肥,防止早衰。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