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华稻蝗防治内容摘要:

布与为害:中华稻蝗属直翅目丝角蝗科,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 以成虫和若虫取食稻叶,抽穗后还取食咬伤穗颈、谷粒等,形成白穗、秕谷和缺粒。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3044 毫米,雌大雄小,黄绿色或黄褐色,复眼灰色,触角褐色丝状,头部两侧复眼后方各有深褐纵纹 1 条,直达前胸背板后缘。 卵长约 4 毫米,长圆筒形,深黄色,由 30 多粒斜排成卵块,卵块处包有坚韧胶质物的卵囊。 若虫形似成虫,共 6 龄,称蝗蝻。 发生规律:1 年发生 1 代,以卵在田埂或稻田附近荒地的土中越冬。 次年 5 月中、下旬孵化。 若虫孵化后常先集中在田边稻株和杂草上取食,3 龄后渐向田中间迁移为害。 78 月见成虫。 910 月份产卵。 防治方法:渠边的草皮,消灭越冬虫源。 结合春耕灌水,打捞上浮带卵块的杂物销毁。 蝻)未扩散前多集中在田埂、沟渠边的杂草上,要及时用药。 可选用 40%乐果乳油每亩用 50 毫升,或 20%杀灭菊酯乳油 25 毫升加水 5060千克喷雾。 或用 4%乙敌粉,或 4%敌马粉 2 千克加细沙土 2025 千克拌匀撒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