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专家组 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管理技术意见内容摘要:

1、江中下游单季稻管理技术意见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生育前期管理技术意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的 30,是我国重要的单季稻主产区。 由于该区单季稻品种类型多,种植方式变化快,栽培技术措施比较复杂,关键技术落实难度大。 对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根据不同种植方式的特点及其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育前期管理技术意见。 一、机插稻生育前期关键管理技术机插稻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近几年呈快速发展势头,但大面积应用普遍存在播种量偏大,超秧龄移栽,导致秧苗素质较差。 整地和机插环节普遍存在深插僵苗、浅插漂秧、漏插缺穴、伤秧死苗等现象,造成基本苗不足、栽后缓苗期延长,低位分蘖发 2、生率低,成穗率下降,加上穗肥运筹不当,导致穗数不足、穗型偏小,最终难以获得高产。 因此,在精确播种育壮秧基础上,机插稻高产栽培应注意落实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整地质量。 大田整地做到田平、泥软、肥匀,全田高低差不超过 3厘米,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无浮渣等;表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 水田整平后需适度沉实,沙质土沉实 1 天左右,壤土沉实 12 天,粘土沉实 23 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时薄水机插。 (二)提高机插质量。 要求秧龄 1520 天、34 叶期移栽,切忌超秧龄。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栽插基本苗,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的常规粳稻亩插 穴 34 苗;大穗型杂交粳稻亩插 穴,每穴 2 苗左右;大 3、穗型杂交中籼稻亩插 穴,每穴 12 苗。 (三)加强肥水管理。 要施足基肥,返青活棵后长出第 2 叶、3 叶时分别施用蘖肥,每次亩施尿素 68 公斤(杂交籼稻减少 10%);机插后 12 个叶龄期间歇浅水湿润灌溉,以通气促发根早活棵立苗。 待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70%80%时断水多次轻搁田,达到田面表层见新根,叶色明显褪淡,叶片挺起为宜,切忌重搁田。 二、手插稻生育前期关键管理技术近几年手插稻大面积应用仍然存在秧苗素质下降,单株带蘖少,栽插基本苗不足,肥水运筹不当等问题,造成大田分蘖迟缓,高峰苗不足,茎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偏少、穗型偏小,严重制约大面积平衡高产。 因此,在精确播种育壮秧基础上,手插稻高 4、产栽培应注意落实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一)移栽适宜基本苗。 采取宽行窄株移栽,穗数型与穗粒兼顾型品种行距89 寸,亩栽 穴,每穴 2 苗;大穗型杂交稻品种,行距以 910 寸为宜,杂交粳稻亩栽 穴,杂交籼稻亩栽 穴,每穴 12 苗。 (二)科学运筹肥料。 中等地力田块亩产 700 公斤一般需施纯氮为:粳稻1819 公斤、籼稻 1617 公斤;上等地力田亩产 700 公斤一般需亩施纯氮为:粳稻 1617 公斤、籼稻 1415 公斤。 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 55,其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为 73。 坚持氮、磷、钾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一般磷肥亩基施 公斤,钾肥分两次施,亩基施 0 公斤,结合促花肥(倒 4 叶)亩施 0 5、 公斤。 (三)加强水浆管理。 返青分蘖期坚持浅水灌溉,对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稻田,分蘖期应适时脱水露田通气,同时适当增施速效化肥。 当群体茎蘖苗数达适宜穗数 80%90%时,应及时脱水搁田,通过分次搁田,至拔节期土壤沉实不陷脚,色显黄、叶片挺拔,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有效分蘖生长。 但对于秧苗素质差,栽插基本苗不足的田块,要适当增施分蘖肥促进分蘖,适当推迟搁田时期,当群体茎蘖苗数达适宜穗数 90%100%时开始轻搁、分次搁。 三、抛秧稻生育前期关键管理技术近几年,抛秧稻粗放化趋势值得重视,大面积抛秧稻整地质量不高、抛秧稀密不匀、深浅不一,不利于抛秧稻分蘖发生及壮秆大穗形成,且倒伏风险加大。 因此,在精确播种育壮 6、秧基础上,抛秧稻应注意落实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抛秧质量。 提高整地质量,坚持浅水整地,达到田面平,无杂物,表土软烂。 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精确定量抛栽苗数,计算抛秧盘数,实施精抛、匀抛、定向抛,力争 70%以上的秧苗根部入土,以利扎根立苗。 (二)做好匀苗补苗。 抛秧后拉绳拣苗空出操作行,再将拣出的苗栽到缺穴处。 同时,移密补稀,解除堆子苗,做到全田秧苗分布均匀。 (三)早施巧施分蘖肥。 氮肥总用量及基肥施用与手插稻大体相似,60%70%的分蘖肥于抛栽后 35 天施用,剩下的于抛栽后 710 天看苗施用,坚持氮磷钾平衡施用。 (四)合理水浆管理。 活棵立苗期坚持间歇浅水湿润灌溉,促进发根立苗。 立苗后以薄水层 7、灌溉为主,适当露田通气促进扎根。 当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70%80%时脱水搁田,坚持多次轻搁,搁至土壤沉实不陷脚,叶色褪淡显黄为宜,切忌一次重搁。 四、直播稻生育前期关键管理技术近几年,直播稻面积呈扩大趋势,但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大了直播稻生产风险。 一是整地粗放。 主要是整地不平,导致播种过浅或过深,加上沟系不配套,影响一播全苗;二是播种粗放。 主要是人工撒播,导致播种过密或过稀,疏密不均,影响全苗匀苗;三是肥水不当。 表现为增加分蘖肥、轻搁或不搁田,导致群体偏大,穗数增加但穗型偏小,抗倒能力弱,易引起倒伏;四是草害严重。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量一般较大,由于除草剂和防治时期选择不当等,草害发生明显加重, 8、减产风险加大。 因此,实现直播稻稳产应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一)早播与适量播种。 早播是直播稻延长生育期,确保高产的技术关键。 要实行精量播种,杂交稻亩播 1斤,常规稻亩播 23 公斤。 (二)提高整地与播种质量。 大田整地要达到早、平、适、畅,即早翻耕、田面平、畦面软硬适中、沟渠畅通。 注意匀播,推广机械精量条播技术。 (三)科学运筹肥料。 氮肥施用总量按斯坦福公式计算确定,基蘖肥与穗肥比例 64,磷钾肥配合施用。 前期施足基肥,34 叶期早施分蘖肥,此后看苗补施分蘖肥。 (四)合理水浆管理。 适墒旱直播或土壤沉淀无水层水直播,湿润通气状态出苗。 1 叶 1 心期齐苗后建立薄水层,分蘖期浅水促蘖。 当群体总茎蘖 9、数达到预期穗数 70%80%时脱水搁田,干湿交替,以干为主,多次轻搁,促进深扎根控分蘖,增强根系活力。 (五)做好化学除草。 播后 24 天,在晴好天气时,排干田间积水,用直播宁或利稻等进行化学封杀;播后 1015 天,即 23 叶期,用稻杰或卞二氯等进行化除;播后 2540 天,即 57 叶期,对阔叶杂草及莎草重的田块,用二甲四氯加苯达松进行喷雾,隔天复水,保持 35 厘米水层 5 天以上。 五、江中下游地区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害发生与为害呈加重趋势。 随着机插稻、直播稻等迟播迟栽方式的普遍应用,苗期稻蓟马等为害严重,应针对性做好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控工作。 (一)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 10、关键是治虫防病,切断虫媒传毒。 秧田期狠治灰飞虱,移栽后 35 天,每亩用 10%吡虫啉 40 克兑水 40 公斤,或 5%的锐劲特悬浮剂 40 克兑水 40 公斤,或 20%异丙威乳油 150200 毫升兑水 50 公斤喷雾。 要坚持加强虫情预测预报,提高防治针对性。 (二)水稻纹枯病。 每亩用 5%井冈霉素水剂 100150 毫升或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 25 克加水 100 公斤常规喷雾或加水 400 公斤泼浇。 注意选择雨后晴天施药,施药时田间保持 35 厘米水层。 (三)苗期稻蓟马。 移栽期将受害秧苗的上半部,加入 40%乐果或 90%的敌百虫1000 倍溶液浸一分钟,再堆放一小时后插植。 大田期叶尖受害初卷时,每亩用40%乐果、或 90%敌百虫、或 50%巴丹 100 克兑水 50 公斤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