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芡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一年生水生大型草本植物,以种子内的种仁供食用。 苏芡为芡实的栽培变种,以其粒大、性糯、品质优而闻名,有紫花苏芡和白花苏芡两个栽培品种。 宝应县引进早熟的紫花苏芡种植,在当地 9 月 1 日至 10 月 22日采收。 每株结饱满假果 10 个,单果重 公斤,内含种子 100200 粒,种子粒重 克,种仁粒重。 2005 年平均亩产干芡米 斤。 水面选择 选浅水湖泊边缘或沼泽水面种植,要求水位稳定,枯水期水位2030 厘米,洪水期水位 100150 厘米,水下淤泥层 20 厘米以上。 不宜连作,可与鱼或菱、藕轮作 2 年再种。 浸种催芽 紫花苏芡在 4 月上旬平均气温 10以上时用清水浸 2、种催芽,每天换水,日晒夜盖,保持白天 2025,夜间 15以上。 种子露白时播种。 播种育苗 播前 12 周选背风向阳的水田开 2 米见方、深 20 厘米的育苗池,整平泥土,清除杂草,灌水 10 厘米深,水澄清后播种。 每池用种量 5 公斤。 播种密度大时适时移苗假植。 移苗池选能灌较深水层的低洼田,比育种池面积大 50 倍,适当施入基肥。 播后 3040 天,幼苗有 23 张箭形叶时移苗假植。 移苗开始时保持水深 15 厘米,以后逐渐加深到 4050 厘米。 定植 在 6 月中下旬,新叶开展直径达 2530 厘米时定植,行距 28 米、株距 2 米,每亩定植 140 株。 定植时水深 30 厘米,水下淤泥 3、层 20 厘米以上。 田间管理 定植 1 周后查苗补缺。 定植时水深 30 厘米,成活后逐渐加深到4050 厘米,到旺盛生长后期和开花结果初期逐渐加深到 80100 厘米,短期涨水不超过 ,开花结果后期水位逐渐降至 5070 厘米。 在叶片封行前结合追肥耘草壅根 24 次。 追肥多施用肥泥团,每 100 公斤河泥或细土中加入50100 公斤腐熟粪肥及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各 10 公斤。 开花结果期叶片封行时叶面喷施 23 次 酸二氢钾和 酸混合液。 注意防治叶斑病、叶瘤病、莲缢管蚜、莲食根金花虫和菱萤叶甲等病虫害。 采收与留种 开花后 3555 天采收,隔 47 天采收 1 次,分 812 次采收完毕。 在第 34 次采收时选种。 选符合品种特征的植株为母株,果实采收后剥开除掉假种皮,洗净后去掉不饱满种子。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